人浮于食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浮:超過,多余。食:指俸祿。原指人的才能超過所得的俸祿。后比喻人員太多超過了工作的需要。亦作“人浮于事”。
出處西漢·戴圣《禮記·坊記》:“故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寧使人浮于食。”
基礎信息
拼音rén fú yú shí
注音ㄖㄣˊ ㄈㄨˊ ㄩˊ ㄕˊ
繁體人浮於食
感情人浮于食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指人多事少。
近義詞人浮于事
反義詞人盡其才
英語have more hands than needed(more men than work)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鬼哭神嚎(意思解釋)
- 離世遁上(意思解釋)
- 星霜屢移(意思解釋)
- 說一不二(意思解釋)
- 二八佳人(意思解釋)
- 如法炮制(意思解釋)
- 仁義道德(意思解釋)
- 以身試法(意思解釋)
- 目不轉睛(意思解釋)
- 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意思解釋)
- 到此為止(意思解釋)
- 藏形匿影(意思解釋)
- 一場空(意思解釋)
- 永垂不朽(意思解釋)
- 罪上加罪(意思解釋)
- 刀耕火種(意思解釋)
-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意思解釋)
- 敢不承命(意思解釋)
- 理直氣壯(意思解釋)
- 白首之心(意思解釋)
- 香火姻緣(意思解釋)
- 材雄德茂(意思解釋)
- 公子哥兒(意思解釋)
- 踵武前賢(意思解釋)
- 離本趣末(意思解釋)
- 福善禍淫(意思解釋)
- 黃鐘毀棄,瓦釜雷鳴(意思解釋)
- 勢在必行(意思解釋)
※ 人浮于食的意思解釋、人浮于食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親上作親 | 親戚間再結姻親。 |
齒牙為禍 | 齒牙:比喻讒言。指讒言撥弄,造成災禍。 |
見風是雨 | 比喻只看到一點跡象,就輕率地信以為真 |
反哺之私 | 反哺:幼鳥長大后,銜食喂其母。比喻子女長大奉養父母,報答養育之恩。 |
一軌同風 | 車軌相同,風俗一致。比喻國家統一。 |
學以致用 | 為了實際應用而學習。致:使達到;用:實際應用。 |
齊頭并進 | 幾支隊伍并行前進。也指幾個事情同時展開。 |
望風撲影 | 比喻做事沒有把握,沒有目標。也比喻毫無根據地盲目尋求。 |
清清楚楚 | 清晰明白有條理。 |
有約在先 | 已經約定好了。指事情的處理方案已事先定好。 |
先聲奪人 | 聲:聲勢;奪人:指動搖人心。先張揚自己的聲勢以壓倒對方。也比喻做事搶先一步。 |
人心歸向 | 向:歸向,向往。指人民群眾所擁護的,向往的。 |
神出鬼入 | 出:出現。象神鬼那樣出沒無常。形容出沒無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動變化迅速。 |
拋磚引玉 | 拋出磚頭;引來白玉。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或文章;引出別人高明的、或熟的意見或作品。常用作謙詞。 |
惹事生非 | 招惹是非,引起爭端。 |
飛檐走壁 | 舊小說中形容有武藝的人身體輕捷,能夠跳上房檐,越過墻壁。 |
偃旗息鼓 |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軍;不暴露目標。后用以指休戰或不聲不響停止行動。 |
白發蒼蒼 | 蒼蒼:灰白色。形容年邁而頭發花白。 |
峨峨洋洋 | 本用以形容音樂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歡樂之態。語本《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經史百子 | 經:經學,經書,儒家經典著作。史:史學,史書。百子:諸子百家之學。舊指各個方面的很需要學問。 |
通俗易懂 | 廣大人民群眾都能懂得。 |
意興索然 | 索然:全無,空盡。興致全無。形容一點興致也沒有。亦作“興致索然”。 |
分門別類 | 門:類;別:區別。根據事物的特征分類。 |
粉墨登場 | 粉墨:搽臉和畫眉的化妝品。指化裝后登臺演戲。比喻喬裝打扮一番;登上政治舞臺。也比喻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戲一樣活動。 |
白草黃云 | 形容邊塞荒漠凄涼的景象。 |
不在話下 | 原多用于舊小說中;表示故事暫告一段落;轉入別的情節。現多指事物輕微;不值得說或事情當然是這樣;用不著說。 |
不合時宜 | 時宜:當時的需要或時尚。不符合當時的形勢或社會潮流。 |
雞口牛后 | 寧愿做小而潔的雞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門。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