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辯若訥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訥:語言遲鈍,不善于講話。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辯的人發言持重,不露鋒芒。
出處《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真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例子唐·楊炯《梓州官僚贊》:“大辯若訥,歷官有聲。是司出納,我庾如京。”
基礎信息
拼音dà biàn ruò nè
注音ㄉㄚˋ ㄅ一ㄢˋ ㄖㄨㄛˋ ㄋㄜˋ
繁體大辯若訥
感情大辯若訥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人沉穩。
近義詞大智若愚、大辯不言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炒魷魚(意思解釋)
- 是非口舌(意思解釋)
- 新仇舊恨(意思解釋)
- 苦盡甘來(意思解釋)
- 太歲頭上動土(意思解釋)
- 鑒影度形(意思解釋)
- 明知故問(意思解釋)
- 和風細雨(意思解釋)
- 辭簡意足(意思解釋)
- 不費吹灰之力(意思解釋)
- 成竹在胸(意思解釋)
- 到此為止(意思解釋)
- 詐奸不及(意思解釋)
- 扶搖直上(意思解釋)
- 祖傳秘方(意思解釋)
- 羽旄之美(意思解釋)
- 兵微將寡(意思解釋)
- 春去冬來(意思解釋)
- 地大物博(意思解釋)
- 捫心自問(意思解釋)
- 清風勁節(意思解釋)
- 熱氣騰騰(意思解釋)
- 心服口服(意思解釋)
- 斗轉星移(意思解釋)
- 惴惴不安(意思解釋)
- 以夷制夷(意思解釋)
- 餓殍滿道(意思解釋)
- 息息相關(意思解釋)
※ 大辯若訥的意思解釋、大辯若訥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虛位以待 | 留著位置等待。 |
鬼怕惡人 | 比喻兇惡的人懼怕更兇惡者。 |
乘風破浪 | 乘:趁著。趁著順風;破浪前進。比喻志向遠大;氣魄雄偉;不怕困難;奮勇前進;多含施展遠大抱負之意。也作“乘長風破萬里浪”、“長風破浪”。 |
隔靴搔癢 | 隔著靴子撓癢癢。原為禪宗用語;比喻領會佛理不夠透徹;未能悟境觸機。后比喻說話寫文章沒有抓住主題;不中肯;不貼切;或做事沒有抓住關鍵;不解決問題。 |
一錢太守 | 比喻值得稱贊的廉潔的官吏。或譏諷那些貪官污吏貪財。 |
自我批評 | 自己批判自己的缺點等。 |
長江后浪推前浪 | 比喻事物的不斷前進。多指新人新事代替舊人舊事。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 | 二十四史:清乾隆時刻《史記》等24部史書。比喻情況復雜,頭緒繁多,不知從哪里說起才好。 |
以權謀私 | 以:憑借;權:權力;權勢;謀:謀求;謀取;私:私利。憑著權利謀取私利。 |
鑿壁借光 | 鑿:挖。在墻上鑿一小孔,借鄰居的燈光讀書。形容家貧刻苦讀書。 |
河魚腹疾 | 指腹瀉。 |
明知故問 |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種情況;卻還要故意問別人。 |
龍騰虎躍 | 騰、躍:跳起;跳躍。像龍那樣飛騰;像虎那樣跳躍。形容非常活躍的姿態。也作“龍跳虎躍。” |
不費吹灰之力 | 形容事情做起來非常容易,不花一點力氣。 |
供不應求 | 供應不能滿足實際需要。供:供應。 |
見危致命 | 見“見危授命”。 |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 預:預先,指事先作好計劃或準備;立:成就;廢:敗壞。不論做什么事,事先有準備,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會失敗。 |
花言巧語 | 原指鋪張修飾而無實際內容的言語或文辭。后指虛假而動聽的話;也指說虛假而動聽的話。 |
酒后茶余 | 指隨意消遣的空閑時間。 |
經緯天地 | 經:絲織品的直線;緯:絲織品的橫線。形容人的才能極大,能經營天下,治理國政。 |
本末倒置 | 本:樹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末:樹梢;比喻事物的枝節;置:放置。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本質的和非本質的弄顛倒了。 |
款學寡聞 | 形容學問淺、見識少。 |
結纓伏劍 | 結纓:系上帽帶;伏劍:拔劍自刎。比喻為維護正義而獻身。 |
舞刀躍馬 | 揮舞刀槍,縱躍戰馬。比喻奮勇作戰。 |
白首之心 | 老年時的壯志。 |
春去冬來 | 春天過去,冬天到來。形容時光流逝 |
戰戰業業 | 戒慎畏懼貌。 |
有求必應 | 只要有人請求;就一定答應。形容容易答應人的請求;好說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