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忘身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感遇:感激恩遇;忘身:愿舍身相報。舊時士大夫向皇帝謝恩,表示忠心的套話。
出處《晉書·庚亮傳》:“且先帝謬顧,情同布衣,感今恩重命輕,遂感遇忘身。”
基礎信息
拼音gǎn yù wàng shēn
注音ㄍㄢˇ ㄩˋ ㄨㄤˋ ㄕㄣ
感情感遇忘身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表示忠心的套話。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剛正不阿(意思解釋)
- 過了這個村,沒這個店(意思解釋)
- 普天同慶(意思解釋)
- 長江后浪推前浪(意思解釋)
- 暴發戶(意思解釋)
- 玩世不恭(意思解釋)
- 明爭暗斗(意思解釋)
- 遁入空門(意思解釋)
- 止于至善(意思解釋)
- 大失所望(意思解釋)
- 古色古香(意思解釋)
- 分路揚鑣(意思解釋)
- 死不開口(意思解釋)
- 大腹便便(意思解釋)
- 短壽促命(意思解釋)
- 眾所瞻望(意思解釋)
- 精明強干(意思解釋)
- 慌不擇路(意思解釋)
- 有志竟成(意思解釋)
- 暴露無遺(意思解釋)
- 為虎作倀(意思解釋)
- 蕩然無余(意思解釋)
- 揮戈反日(意思解釋)
- 發人深思(意思解釋)
- 大起大落(意思解釋)
- 甘之如飴(意思解釋)
- 斷子絕孫(意思解釋)
- 經緯萬端(意思解釋)
※ 感遇忘身的意思解釋、感遇忘身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舍安就危 | 舍:放棄;就:趨,從。舍棄安逸而趨于危險。形容違背常情,不理智。 |
引物連類 | 謂引證或引喻某一事物,而連帶及于同類的其它事物。 |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 一旦掌了權,就發號施令,指手畫腳。 |
鬼怕惡人 | 比喻兇惡的人懼怕更兇惡者。 |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 價值千金的皮衣,決非一只狐貍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積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
橫眉冷對千夫指 | 比喻以憤恨和輕蔑的態度對待敵人的攻擊。 |
力所能及 | 及:達到。自己的力量能達到。 |
鐵郭金城 | 比喻設防堅固的城池。 |
弦外之響 | 比喻言外之意。 |
窮家富路 | 指居家應節儉,出門則要多帶盤纏,免遭困窘。 |
大包大攬 | 把事情、任務等盡量兜攬過來。 |
寧為雞口,不為牛后 | 牛后:牛的肛門。寧愿做小而潔的雞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門。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 |
投石問路 | 原指夜間潛入某處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無反應,借以探測情況。后用以比喻進行試探。 |
兢兢戰戰 | 兢兢:小心謹慎的樣子;戰戰:畏懼的樣子。形容害怕而小心謹慎的樣子。 |
下臨無地 | 臨:居高處朝向低處。從高往下看,望不見底。形容地勢極其陡峭。 |
因噎廢食 | 噎:食物堵塞在咽喉;廢:停止;食:吃。因吃東西卡過喉嚨;從此就停止吃東西。比喻偶然受了一次挫折;就停止不干。 |
敲詐勒索 | 依仗權勢或抓住別人的把柄;采取威脅手段索取錢財。 |
鴻儒碩學 | 鴻儒:大儒;碩學:有很多學問的人。泛指學識淵博、造詣很深的學者。 |
常年累月 | 長年累月,形容經過的時間很長。 |
文山會海 | 形容文件會議多得泛濫成災。 |
將伯之呼 | 指求人幫助。 |
賢母良妻 | 見“賢妻良母”。 |
春去冬來 | 春天過去,冬天到來。形容時光流逝 |
龍馭上賓 | 亦作“龍御上賓”。《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后因用“龍馭上賓”為皇帝之死的諱飾語。意為乘龍升天,為天帝之賓。 |
諸如此類 | 許多像這種類型的。指與上述同類的。諸:一些;許多;如:像。 |
脫口而出 | 指話語未經思索;隨口而言。脫口:不加思索地開口說。 |
束身受命 | 束身:約束自身,不放縱。比喻投案。指投案歸順過去以后、聽從命令。 |
逢人說項 | 比喻到處為人說好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