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圣臣良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君主圣明,臣下忠良。比喻上行下效。亦作“主明臣直”、“主圣臣直”、“主賢臣良”。
出處《北史·仲方傳》:“況主圣臣良,兵強國富,陳既主昏于上,人讟于下,險無百二之固,眾非九國之師,獨此島夷,而稽天討!”
基礎(chǔ)信息
拼音zhǔ shèng chén liáng
注音ㄓㄨˇ ㄕㄥˋ ㄔㄣˊ ㄌ一ㄤˊ
繁體主聖臣良
感情主圣臣良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近義詞主賢臣良、主明臣直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月明如水(意思解釋)
- 焦頭爛額(意思解釋)
- 絕長續(xù)短(意思解釋)
- 手下留情(意思解釋)
- 吸血鬼(意思解釋)
- 富貴不淫,威武不屈(意思解釋)
- 逢人只說三分話(意思解釋)
- 直截了當(dāng)(意思解釋)
- 河魚腹疾(意思解釋)
- 躡手躡腳(意思解釋)
- 流離顛沛(意思解釋)
- 飲水思源(意思解釋)
- 安眉帶眼(意思解釋)
- 夷為平地(意思解釋)
- 讜言直聲(意思解釋)
- 水中撈月(意思解釋)
- 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意思解釋)
- 流里流氣(意思解釋)
- 各行其是(意思解釋)
- 天下第一(意思解釋)
- 如癡如醉(意思解釋)
- 不可告人(意思解釋)
- 剛愎自用(意思解釋)
- 可有可無(意思解釋)
- 單刀直入(意思解釋)
- 閉門讀書(意思解釋)
- 憐香惜玉(意思解釋)
- 群山四應(yīng)(意思解釋)
※ 主圣臣良的意思解釋、主圣臣良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wǎng)-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提供。
相關(guān)成語
| 成語 | 解釋 |
|---|---|
| 流言蜚語 | 毫無根據(jù)的話;多指背后議論、誣蔑或挑撥離間的壞話。 |
| 怪誕不經(jīng) | 怪誕:離奇古怪;不經(jīng):不合常理。指言語奇怪荒唐,不合常理。 |
| 疾如旋踵 | 旋踵:轉(zhuǎn)動腳跟。快得就像轉(zhuǎn)動一下腳跟。形容變化很快。 |
| 吸血鬼 | 榨取他人血汗、劫取他人錢財、思想或者其他資源的人。 |
| 疙里疙瘩 | 文字不通暢,物體不平滑很粗糙。 |
| 寧為雞口,不為牛后 | 牛后:牛的肛門。寧愿做小而潔的雞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門。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 |
| 言而無信 | 信:信用。說話不算數(shù);沒有信用。原作“言而不信”。 |
| 神出鬼入 | 出:出現(xiàn)。象神鬼那樣出沒無常。形容出沒無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動變化迅速。 |
| 懸崖勒馬 | 在高高的山崖邊上勒住馬。比喻到了危險的邊緣及時清醒回頭。勒:收住韁繩。 |
| 大失所望 | 原來的希望完全落空。形容非常失望。 |
| 囊螢照雪 | 囊螢:把螢火蟲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貧寒,勤苦讀書。 |
| 昂藏七尺 | 指軒昂偉岸的男子漢。 |
| 大張旗鼓 | 大規(guī)模地搖旗擂鼓(張:展開;鋪排;旗鼓:古代作戰(zhàn)時傳達軍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規(guī)模和聲勢大;現(xiàn)泛指做事規(guī)模和聲勢很大。 |
| 難上加難 | 難:不容易。形容極端的難度。 |
| 異途同歸 | 途:道路;歸:歸宿;目的。不同的道路;走向共同的歸宿。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徑;得到相同的效果;達到相同的目的。 |
| 煢煢孑立 | 孤獨無依的樣子。 |
|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 淡泊:恬淡寡欲;寧靜:安寧恬靜;致:達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簡樸以表現(xiàn)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穩(wěn)沉著,才可有所作為。 |
| 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 | 樹要靜止,風(fēng)卻不停地刮著。比喻事物的客觀存在和發(fā)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 |
| 交臂歷指 | 交臂:兩手反縛;歷指:古代拶指的刑罰。象罪犯兩手反縛、受拶指的刑罰一般。形容痛苦萬狀,毫無自由。 |
| 有求必應(yīng) | 只要有人請求;就一定答應(yīng)。形容容易答應(yīng)人的請求;好說話。 |
| 手不釋書 | 猶手不釋卷。 |
| 身敗名裂 | 地位喪失;名聲敗壞。現(xiàn)在也形容干了壞事;遭到徹底失敗。 |
| 取之不盡 | 拿不盡。形容極其豐富。 |
| 鷸蚌相爭 |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
| 霜露之悲 | 對父母先祖的悲思。 |
| 麻木不仁 | 不仁:失去感覺能力。本指肢體神經(jīng)失去感覺;對刺激沒有感覺。形容思想不敏銳;對事物反應(yīng)遲鈍;漠不關(guān)心。 |
| 在此存照 | 照:查考,察看。寫下字據(jù)保存進來,以作憑證 |
| 忘乎所以 | 形容由于激動而忘了應(yīng)有的態(tài)度;作出不適宜的舉動。乎:古漢語虛詞;無詞匯意義;所以:指原來應(yīng)有的態(tài)度或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