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文章時分清段落,不要一段到底就算“層次分明”了。這種解釋只能說對了一部分,而且是很少的一部分。要弄清這個間題,必須明確“層次”與“段落”的區別與聯系。
“層次”是文章材料安排的次序,指文章中心思想表現的順序。“段落”則是文章結構的單位,有著形式上的標志,每段開頭空兩字位置。層次可以體現作者的思路,段落僅是內容的安排。
層次是內在的線索,段落是外在的體。現,可以這樣講,層次是通過段落表現的,由段落顯示層次。一個層次可以包括若干段落,若干層次也可以包含在一個段落之內。
綜上,“層次分明”應主要表現在文章材料安排的內部線索十分清楚,作者思路的清晰。
怎樣達到層次分明呢?我們先來分析一下例文《三去大雜院》的層次。全文共有10個自然段,段落清楚,這僅僅是表面的結構,若仔細體味段間的內在聯系,理一理層次,就會發現全文有三條并進的線索。
(1)按時間先后記載了小作者三去大雜院的情景,線索明顯合理。順理成章。
(2)再深層分析三去大雜院的過程,全文展現了大雜院的變化,抓住了由“臟”、“亂”、到“美”的特點。這樣看來,全文又是一種對比式的思路,同是一個院子,為什么會大變樣呢?是社會文明的春風吹走了“臟”與“亂”,吹來了“美好的環境”,這一深刻的主題在比中追尋,又在比中顯現出來,文章的層次有了深度,這條線索乃是全文的主線。
(3)從小作者的情感變化思考。一去時的“怨”,二去后的“厭”,到三去后由衷地“贊”,盼著“以后,我還來!”縱觀全文既有時間的縱線,又有對比的橫線,還有小作者的情感線,三線交織,熔為一爐,層次不僅分明,而且精妙。通過對《三去大雜院》一文的分析,我們從中可悟到達到層次分明技法的一般規律。
1。層次安排要為中心服務。層次不能游離于作者的寫作目的。
只有能有力突出中兮的層次才是好層次。
2。層次安排要符合事理。客觀事物的內部規律,認識事物的正確進程,應是層次安排的重要依據。
即便是獨出心裁的結構也不例外。3。層次安排要適合文章的體裁。
不同的體裁層次安排是不同的。記敘文要符合所記敘事物的常態;論說文層次應按事物的邏輯關系安排。4。
層次分明并不等于說一篇文章只有一條合理清楚的線索。就像《三去大雜院))一文那樣,往往有幾條線合為一路,使文章的內涵更加深厚。但是幾線之間必須“和諧”,不能相互矛盾,要服務于中心,而且幾線中必有一條主線。
至于層次的表現方式則是多種多樣的。常見的有:
(1)以時間推移的層次。((三去大雜院》就是按三去大雜院的時間先后展開的。
(2)以空間變換安排。諸如游記、參觀記一類文章常用這類層次。
(3)按事情發展安排。體現出起因—經過—高潮—結果的層次。
(4)按人物活動線索安排材料。寫人文章適于這類形式。
(5)按作者的認識發展組材。往往是循著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展現認識過程,顯示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