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公的老家年三十的早上可不能睡懶覺哦,因為這一天的早上,家家戶戶都要祭祖。不到7:00,我還在香甜的夢想里,外婆就把我從熱乎乎的被窩里拖了出來。還沒等我洗好臉梳好頭,外公已經在樓下叫我們了,祭祖要開始了。我是第一次參加祭祖,充滿著神秘和好奇。只見一樓堂屋正面的墻上掛著菩薩的像,長條桌上放著太爺爺的相片和一些寫著字的黃紙條。
堂屋的中間放著一張方桌,方桌的南面有兩支很大的紅蠟燭和一個香爐。沿著桌邊擺著18個盛滿飯的碗,桌子中間放著紅燒魚、紅燒肉、豆腐、炒涼粉。方桌前還放著一個火盆。。。。。。祭祖開始了,外公和大叔爺爺點燃了香和蠟燭,大叔爺爺在火盆燒起了紙錢和用金銀紙做的元寶,堂屋里立刻煙霧繚繞。外公第一個磕頭,全家人都排著隊磕了頭。我不明白祭祖是什么意思,大叔爺爺告訴我,每年清明節、冬至和年三十,都要把祖先們請回來吃一餐飯……外公說:“其實祭祖是一種鄉俗,代表后人不忘先輩的心情,沒有先輩那有我們呢,通過祭祖就是要教育后人知恩圖報。”我想這就應該是懂得“感恩”吧。
盡管我對“祭祖”還有許多不明白的問題,但是我又了解了一個有趣的年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