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猶:如同。指人雖死,精神不滅,楷模猶存。也指心無牽掛、憾事,雖死猶同活著。
出處晉 常璩《漢中士女志 文姬》:“先公為漢忠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例子高陽《胡雪巖全傳·紅頂商人》:“惟求皇上簡發重兵,迅圖掃蕩,則臣等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基礎信息
拼音suī sǐ zhī rì,yóu shēng zhī nián
注音ㄙㄨㄟ ㄙˇ ㄓ ㄖˋ,一ㄡˊ ㄕㄥ ㄓ ㄋ一ㄢˊ
繁體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感情雖死之日,猶生之年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近義詞雖死猶生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一葉知秋(意思解釋)
- 苦盡甘來(意思解釋)
- 長江后浪推前浪(意思解釋)
- 想望豐采(意思解釋)
- 滿山遍野(意思解釋)
- 先聲奪人(意思解釋)
- 和風細雨(意思解釋)
- 神出鬼入(意思解釋)
- 反面無情(意思解釋)
- 光前啟后(意思解釋)
- 黑不溜秋(意思解釋)
- 互通有無(意思解釋)
- 三十三天(意思解釋)
-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意思解釋)
- 分門別類(意思解釋)
- 知往鑒今(意思解釋)
- 雅俗共賞(意思解釋)
- 茍合取容(意思解釋)
- 面如土色(意思解釋)
- 是非曲直(意思解釋)
- 倒載干戈(意思解釋)
- 強人所難(意思解釋)
- 有機可乘(意思解釋)
- 懲惡勸善(意思解釋)
- 綱舉目張(意思解釋)
- 將相之器(意思解釋)
- 針鋒相對(意思解釋)
- 切膚之痛(意思解釋)
※ 雖死之日,猶生之年的意思解釋、雖死之日,猶生之年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同病相憐 | 比喻因有同樣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憐:憐惜。 |
上下其手 | 比喻暗中勾結;隨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
想望豐采 | 見“想望風采”。 |
德容言功 | 見“德言容功”。 |
斷斷續續 | 不連續的,具有無條理的和不連貫的特性。 |
牛口之下 | 借指卑下的地位。 |
言而無信 | 信:信用。說話不算數;沒有信用。原作“言而不信”。 |
龍騰虎躍 | 騰、躍:跳起;跳躍。像龍那樣飛騰;像虎那樣跳躍。形容非常活躍的姿態。也作“龍跳虎躍。” |
一文不名 | 一文錢都沒有(名:占有)。形容非常貧困。 |
源源不斷 | 源源:水流不斷的樣子。形容連續不斷。 |
廢書而嘆 | 因有所感而停止讀書。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
倦鳥知還 | 疲倦的鳥知道飛回自己的巢。比喻辭官后歸隱田園;也比喻從旅居之地返回故鄉。 |
棋逢敵手,將遇良才 | 逢:遭遇,遇見。比喻交戰或競技的雙方本領相當,不相上下。 |
融會貫通 | 融會:融合領會;貫通:透徹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合貫穿在一起;從而取得對事理全面透徹的理解。 |
心曠神怡 | 心境開闊;精神愉快。曠:空闊;怡:愉快。 |
令人作嘔 | 嘔:想吐;惡心。形容使人厭惡。 |
經史百子 | 經:經學,經書,儒家經典著作。史:史學,史書。百子:諸子百家之學。舊指各個方面的很需要學問。 |
心煩意亂 | 心情煩躁;思緒紛亂。形容內心煩悶焦躁。煩:煩躁;意:心緒;心思。 |
扭直作曲 | 比喻是非顛倒。 |
春去冬來 | 春天過去,冬天到來。形容時光流逝 |
如癡如醉 | 形容神態失常,失去自制。 |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 將:統率,指揮。比喻越多越好。 |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用公道來回報怨恨,用恩德來回報恩德。 |
愛毛反裘 | 古時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視根本,輕重倒置。 |
不合時宜 | 時宜:當時的需要或時尚。不符合當時的形勢或社會潮流。 |
滿面春風 | 春風:春天溫暖的風。本指春風拂面;溫暖宜人。現指心情喜悅;滿臉笑容。也用以形容和藹熱情的面容。 |
耳聰目明 | 聰:聽覺靈敏。形容聽覺和視覺非常機敏明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