簞食豆羹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簞:盛飯的竹器;豆:古代盛食物的器皿。一簞飯食,一豆羹湯。指少量飲食。比喻小利。
出處戰(zhàn)國·鄒·孟軻《孟子·告子上》:“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例子明·陳繼儒《小窗幽記》:“良心在夜氣清明之候,真情在簞食豆羹之間。”
基礎信息
拼音dān shí dòu gēng
注音ㄉㄢ ㄕˊ ㄉㄡˋ ㄍㄥ
繁體簞食豆羹
感情簞食豆羹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生活。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短褐不全(意思解釋)
- 師心自是(意思解釋)
- 一軌同風(意思解釋)
- 南轅北轍(意思解釋)
- 弦外之響(意思解釋)
- 有約在先(意思解釋)
- 膽寒發(fā)豎(意思解釋)
- 擦肩而過(意思解釋)
- 千絲萬縷(意思解釋)
- 祖?zhèn)髅胤?意思解釋)
- 本末倒置(意思解釋)
- 風急浪高(意思解釋)
- 煢煢孑立(意思解釋)
- 香火姻緣(意思解釋)
- 橫七豎八(意思解釋)
- 穩(wěn)如泰山(意思解釋)
- 春寒料峭(意思解釋)
- 千家萬戶(意思解釋)
- 敗德辱行(意思解釋)
- 舉目無親(意思解釋)
- 騰聲飛實(意思解釋)
- 驚心悼膽(意思解釋)
- 聲馳千里(意思解釋)
- 顧影自憐(意思解釋)
- 煙消云散(意思解釋)
- 遙遙無期(意思解釋)
- 變態(tài)百出(意思解釋)
- 落荒而逃(意思解釋)
※ 簞食豆羹的意思解釋、簞食豆羹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胸無大志 | 心里沒有遠大志向。 |
用心竭力 | 用盡心計和力量。 |
多才多藝 | 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藝。 |
安于現狀 | 安:對生活、工作等感到滿足合適;現狀:目前的狀況。習慣滿足于目前的狀況;不求進步。 |
唯物主義 | 認為世界就其本質來說是物質的,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意識是物質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的哲學觀點。 |
通都大邑 | 都:都市;邑:城。四通八達的大都會、大城市。 |
語不驚人 | 語:言語,也指文句。語句平淡,沒有令人震驚的地方。 |
罪上加罪 | 指罪惡更為嚴重。 |
大腹便便 | 便便:肥胖的樣子。肚子又大又肥。形容人長得非常肥胖。多指腹內空虛而言。現也多用形容不勞而獲的人。 |
愛則加諸膝,惡則墜諸淵 | 加諸膝:放在膝蓋上;墜諸淵:推進深淵。指不講原則,感情用事,對別人的愛憎態(tài)度,全憑自己的好惡來決定。 |
香火姻緣 | 香和燈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稱彼此意志相投為“香火因緣”。《北史·陸法和傳》:“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釋梵天王坐處,豈規(guī)王位?但于空王佛所,與主上有香火因緣,且主上應有報至,故救援耳。” |
聰明反被聰明誤 | 自以為聰明反而被聰明耽誤或妨害了。 |
立竿見影 | 立起竿子馬上就可以見到竿的影子。比喻立見功效。 |
空腹高心 | 腹內空虛而目空一切。形容并無真才實學。 |
細水長流 | 細:微小。比喻節(jié)約使用財物;使經常不缺用。也比喻一點一滴不間斷做某件事。 |
當頭棒喝 | 當頭:迎頭;喝:大聲喊叫。原是佛教用語。禪宗和尚接待初學的人用棒迎頭一擊;或大喝一聲;以考驗對方的領悟程度。現在泛指使人震動和醒悟的猛烈手段。 |
鞭辟入里 | 鞭辟:鞭策,激勵;里:最里層。形容作學問切實。也形容分析透徹,切中要害。 |
沉魚落雁 | 沉:使下沉;落:使落下。原指女子貌美;使游魚下沉;使飛雁降落;不敢與之比美。后來形容女子容貌美麗動人。 |
東道主 |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
家常便飯 | 家中日常飯食。也比喻常見的、平常的事。 |
爭分奪秒 | 不放過一分一秒;形容對時間抓得很緊。也作“分秒必爭”。 |
首尾兩端 | 兩端:拿不定主意。在兩者之間猶豫不決動搖不定。 |
廣開言路 | 盡量創(chuàng)造使人們能充分發(fā)表意見的條件。 |
將錯就錯 | 將:依順;順從;就:遷就。既然錯了;索性就順著錯誤做下去。 |
經緯萬端 | 比喻頭緒極多。 |
神魂顛倒 | 神魂:精神。精神恍惚;顛三倒四;失去常態(tài)。形容對某人或某事著了迷;以致心神不定;失去常態(tài)。 |
古為今用 | 指批判地繼承一切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使它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
連抵其隙 | 連續(xù)攻擊他談話中的漏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