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操易節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改、易:改變。改變原來的操行和志向。
出處《三國志·吳志·黃蓋傳》:“自春訖夏,寇亂盡平,諸幽邃巴、醴、由、誕邑侯君長,皆改操易節,奉禮請見,郡境遂清。”
基礎信息
拼音gǎi cāo yì jié
注音ㄍㄞˇ ㄘㄠ 一ˋ ㄐ一ㄝˊ
繁體改撡易節
感情改操易節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行為改變等。
近義詞改節易操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盡信書不如無書(意思解釋)
- 滿山遍野(意思解釋)
- 大包大攬(意思解釋)
- 學而時習之(意思解釋)
- 拂袖而去(意思解釋)
- 列風淫雨(意思解釋)
- 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意思解釋)
- 可想而知(意思解釋)
- 萬無一失(意思解釋)
- 東扶西倒(意思解釋)
- 祖傳秘方(意思解釋)
- 粗制濫造(意思解釋)
- 作壁上觀(意思解釋)
- 穢德垢行(意思解釋)
- 敢不承命(意思解釋)
- 無關緊要(意思解釋)
- 黃耳傳書(意思解釋)
- 舞刀躍馬(意思解釋)
- 分工合作(意思解釋)
- 時不我待(意思解釋)
-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意思解釋)
- 禮壞樂缺(意思解釋)
- 散言碎語(意思解釋)
- 認賊作父(意思解釋)
- 匪夷所思(意思解釋)
- 細水長流(意思解釋)
- 寥寥無幾(意思解釋)
- 脫口而出(意思解釋)
※ 改操易節的意思解釋、改操易節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甕中之鱉 | 比喻已在掌握之中;逃跑不了的東西。甕:大壇子;鱉:甲魚。 |
歇斯底里 | 情緒異常激動,舉止失常。 |
將功補過 | 將:拿;補:補償。用功勞補償過錯。 |
動蕩不定 | 蕩:搖動。動蕩搖擺,不安定。形容局勢不穩定,不平靜。 |
無時無刻 | 時、刻:時間;時候。沒有一時一刻。 |
敏而好學 | 敏:聰明。天姿聰明而且喜好學習。 |
大樹將軍 | 原指東漢馮異。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將領。 |
遁入空門 | 遁:逃遁;空門:指佛教,因佛教認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開塵世而入佛門。 |
溢于言表 | 超出言語以外。指某種思想感情雖未說明卻能使人體會出來。 |
神采奕奕 | 形容精神飽滿;容光煥發。神采:人面部的神氣和光彩。奕奕:精神煥發的樣子。 |
語不驚人 | 語:言語,也指文句。語句平淡,沒有令人震驚的地方。 |
指天誓日 | 指著蒼天;對著太陽發誓。表示態度堅定或忠誠。 |
作亂犯上 | 犯:冒犯。違抗尊長或朝廷,為悖逆或叛亂的行為。 |
詐奸不及 | 猶言十分奸詐。 |
命與仇謀 | 仇:仇敵。命運使自己經常與仇人打交道。形容命運不好,常遇挫折。 |
各行各業 | 泛指所有的人所從事的各種行業。 |
文治武功 | 政績和戰功。指治理國家和對外用兵都功績顯著。舊時多用為對帝王或重臣的贊譽之詞。 |
白草黃云 | 形容邊塞荒漠凄涼的景象。 |
橫七豎八 | 有的橫著;有的豎著。形容雜亂無章;沒有條理。 |
清風勁節 | 喻人品純潔,節操堅貞。 |
不合時宜 | 時宜:當時的需要或時尚。不符合當時的形勢或社會潮流。 |
鷸蚌相爭 |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
前赴后繼 | 赴:奔赴。前面的沖上去了;后面的緊跟上來。形容不斷投入戰斗;奮勇沖殺向前。 |
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 黃鐘被砸爛并被拋置一邊,而把泥制的鍋敲得很響。比喻有才德的人被棄置不用,而無才德的平庸之輩卻居于高位。 |
去住兩難 | 去也不好,留也不好,左右為難。 |
為萬安計 | 為絕對安全著想。 |
一網打盡 | 比喻一個不漏地全部抓住或徹底肅清。 |
音容如在 | 聲音和容貌仿佛還在。形容對死者的想念。同“音容宛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