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山之志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舊時用以稱譽不愿在亂世做官的人。同“箕山之節”。
出處三國 魏 曹丕《與吳質書》:“偉長獨懷文抱質,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謂彬彬君子者也。”
例子文帝問曰:‘聞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秀曰:‘以為巢許狷介之士,未達堯心,豈足多慕。’帝甚悅。《晉書 向秀傳》
基礎信息
拼音jī shān zhī zhì
注音ㄐ一 ㄕㄢ ㄓ ㄓˋ
感情箕山之志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用于人的節操。
近義詞箕山之節、箕山之操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別財異居(意思解釋)
- 孤身只影(意思解釋)
- 嚴刑峻法(意思解釋)
- 用心良苦(意思解釋)
- 來蹤去跡(意思解釋)
- 連編累牘(意思解釋)
- 可想而知(意思解釋)
- 白發蒼蒼(意思解釋)
- 將寡兵微(意思解釋)
- 囚首垢面(意思解釋)
- 黃雀銜環(意思解釋)
- 吉光片羽(意思解釋)
- 新官上任三把火(意思解釋)
- 惡醉強酒(意思解釋)
- 家無儋石(意思解釋)
- 恐后爭先(意思解釋)
- 斷章截句(意思解釋)
- 凌云之志(意思解釋)
- 似曾相識(意思解釋)
- 驕傲自滿(意思解釋)
- 搬弄是非(意思解釋)
- 西學東漸(意思解釋)
- 一目十行(意思解釋)
- 角巾東路(意思解釋)
- 奇技淫巧(意思解釋)
- 上樓去梯(意思解釋)
- 怪模怪樣(意思解釋)
- 掩人耳目(意思解釋)
※ 箕山之志的意思解釋、箕山之志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光宗耀祖 | 宗:宗族。祖:祖先。為宗族爭光;使祖先顯耀。 |
拉幫結伙 | 組織幫派,搞小集團活動。 |
一本正經 | 正經:莊重;正派。形容態度規矩而莊重。 |
條條大路通羅馬 | 比喻采用許多不同的方法辦事,都可以收到同樣的效果。 |
放牛歸馬 | 把作戰用的牛馬牧放。比喻戰爭結束,不再用兵。 |
縱橫開合 | 指操縱自如。同“縱橫開闔”。 |
南轅北轍 | 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
紫陌紅塵 | 紫陌:京城的道路;紅塵:塵埃。指京城道上非常熱鬧,塵土飛揚。形容京城繁華或比喻虛幻的榮華。 |
無時無刻 | 時、刻:時間;時候。沒有一時一刻。 |
遁入空門 | 遁:逃遁;空門:指佛教,因佛教認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開塵世而入佛門。 |
懸崖勒馬 | 在高高的山崖邊上勒住馬。比喻到了危險的邊緣及時清醒回頭。勒:收住韁繩。 |
多情善感 | 感情豐富,容易傷感。 |
龍爭虎斗 | 龍與虎之間的爭斗。形容斗爭或競賽十分激烈緊張。 |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 淡泊:恬淡寡欲;寧靜:安寧恬靜;致:達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簡樸以表現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穩沉著,才可有所作為。 |
穩如泰山 | 穩:穩固。穩固得像泰山一樣。形容極其穩固;不可動搖。 |
金口木舌 | 以木為舌的銅鈴,即木鐸,古代施行政教傳布命令時所用。指宣揚教化的人。 |
不可告人 | 不能告訴別人。多指見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當的用心或行徑。 |
細水長流 | 細:微小。比喻節約使用財物;使經常不缺用。也比喻一點一滴不間斷做某件事。 |
惴惴不安 | 指擔心害怕(惴惴:恐懼、擔憂的樣子)。 |
伸手不見五指 | 形容光線非常暗,看不見四周圍的事物。 |
移日卜夜 | 指晝夜相繼。 |
五花八門 | 原指五行陣和八門陣。這是古代兩種戰術變化很多的陣勢。比喻變化多端或花樣繁多。 |
有機可乘 | 機:機會;乘:趁。有空子可鉆。指客觀上提供了可以用來達到某種目的的機會。 |
飽學之士 | 飽學:學識淵博。指學識淵博的人。 |
阿嬌金屋 | 阿嬌:指漢武帝劉徹的姑母(館陶公主又稱“長公主”劉嫖)的女兒。原指漢武帝劉徹要用金屋接納阿嬌為婦。這里泛指美麗高貴的女子。 |
拔毛連茹 | 比喻互相推薦,用一個人就連帶引進許多人。 |
萬家燈火 | 千家萬戶的燈光。形容城鎮燈光四處閃爍的夜景。 |
盤根錯節 | 盤:彎曲;錯:交錯;節:枝節。樹根彎曲;枝節交錯。形容縱橫交錯;密密麻麻。也比喻事物關系錯綜繁雜;難以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