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土分茅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謂受封為諸侯。古代天子分封諸侯時,用白茅裹著社壇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權力,稱為“列土分茅”。
出處元·鄭光祖《三戰呂布》第一折:“軍前累立功勞大,列土分茅受大封。”
例子清·郭小亭《濟公全傳》第187回:“你二人都是開疆辟土的功臣,列土分茅的大將。”
基礎信息
拼音liè tǔ fēn máo
注音ㄌ一ㄝˋ ㄊㄨˇ ㄈㄣ ㄇㄠˊ
感情列土分茅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分封土地。
近義詞裂土分茅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女媧補天(意思解釋)
- 不過爾爾(意思解釋)
- 師心自是(意思解釋)
- 陌路相逢(意思解釋)
- 又紅又專(意思解釋)
-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意思解釋)
- 河魚腹疾(意思解釋)
- 正身明法(意思解釋)
- 無法無天(意思解釋)
- 活蹦亂跳(意思解釋)
- 照葫蘆畫瓢(意思解釋)
- 朝令夕改(意思解釋)
- 云天霧地(意思解釋)
- 同心合力(意思解釋)
- 色中餓鬼(意思解釋)
- 驚鴻艷影(意思解釋)
- 雨散風流(意思解釋)
- 走南闖北(意思解釋)
- 妻兒老小(意思解釋)
- 有血有肉(意思解釋)
- 螓首蛾眉(意思解釋)
- 不置可否(意思解釋)
- 心曠神怡(意思解釋)
-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意思解釋)
- 香火姻緣(意思解釋)
- 聰明才智(意思解釋)
- 生知安行(意思解釋)
- 密鑼緊鼓(意思解釋)
※ 列土分茅的意思解釋、列土分茅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食不充口 | 見“食不餬口”。 |
炙手可熱 | 炙:烤。熱得燙手。比喻氣焰盛;權勢大。 |
鴻鵠將至 | 鴻鵠:天鵝。指學習不專心。現表示將有所得。 |
仰屋著書 | 仰:臉向上;著:寫。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 |
九霄云外 | 九霄:天的最高處。比喻無限高遠的地方。 |
野沒遺賢 | 見“野無遺賢”。 |
促膝談心 | 促:挨近;促膝:膝蓋挨近膝蓋。形容面對面靠近坐著;親密地交談心里話。 |
兢兢戰戰 | 兢兢:小心謹慎的樣子;戰戰:畏懼的樣子。形容害怕而小心謹慎的樣子。 |
顧影弄姿 | 顧影:看著自己的身影;弄姿:做出各種姿態。對著自己的身影,做出各種姿態。形容賣弄身形,自我欣賞。 |
供不應求 | 供應不能滿足實際需要。供:供應。 |
性急口快 | 性子急,有話就說。 |
欺善怕惡 | 欺侮善良者,懼怕兇惡者。 |
三十三天 | 佛教稱欲界第六天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
平心而論 | 論:說。指采取冷靜客觀的態度作公允的評論;不摻雜任何感情因素。 |
通俗易懂 | 廣大人民群眾都能懂得。 |
錯落有致 | 致:別致;有情趣;錯落:參差交錯;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雖然參差不齊;但卻極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
香火姻緣 | 香和燈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稱彼此意志相投為“香火因緣”。《北史·陸法和傳》:“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釋梵天王坐處,豈規王位?但于空王佛所,與主上有香火因緣,且主上應有報至,故救援耳。” |
刻不容緩 | 刻:片刻;容:容許;緩:延緩;耽擱。一刻也不容許延緩。形容形勢十分緊迫。 |
古往今來 | 從古代到現在。泛指很長一段時間。 |
牛驥同槽 | 見“牛驥同皁”。 |
足衣足食 | 衣食豐足。指生活富裕。 |
金口木舌 | 以木為舌的銅鈴,即木鐸,古代施行政教傳布命令時所用。指宣揚教化的人。 |
脫口而出 | 指話語未經思索;隨口而言。脫口:不加思索地開口說。 |
赤膽忠心 | 赤:赤誠、真誠;忠:忠誠。形容很忠誠;有時也指非常真誠的心。也作“忠心赤膽”。 |
河山之德 | 《詩·墉風·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陸德明釋文:“《韓詩》云:德之美貌”。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淵然而深,皆以狀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婦人德容之美。 |
臨危授命 | 面對危急時勇于獻出生命。 |
頭上末下 | 第一次,初次。 |
始終一貫 | 自始至終都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