訥于言,敏于行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訥:語言遲鈍;敏:敏捷。指說話謹慎,辦事敏捷。
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里仁》:“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例子《北齊書·文苑傳·李廣》:“廣少與趙郡李謇齊名,為邢、魏之亞,而訥于言,敏于行。”
基礎信息
拼音nè yú yán,mǐn yú xíng
注音ㄋㄜˋ ㄩˊ 一ㄢˊ,ㄇ一ㄣˇ ㄩˊ ㄒ一ㄥˊ
感情訥于言,敏于行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用于處事。
近義詞敏行訥言
英語be slow of speech but prompt in action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飽經滄桑(意思解釋)
- 火樹銀花(意思解釋)
- 費盡心機(意思解釋)
- 胸有成竹(意思解釋)
- 拉大旗作虎皮(意思解釋)
- 之死靡二(意思解釋)
- 供不應求(意思解釋)
- 兄弟鬩墻,外御其侮(意思解釋)
- 不能自拔(意思解釋)
- 鉆木取火(意思解釋)
- 三十三天(意思解釋)
- 賢母良妻(意思解釋)
- 時不我待(意思解釋)
- 古里古怪(意思解釋)
- 似是而非(意思解釋)
- 如出一轍(意思解釋)
- 迷離惝恍(意思解釋)
- 飛蛾撲火(意思解釋)
- 圖窮匕見(意思解釋)
- 一剎那(意思解釋)
- 歡聚一堂(意思解釋)
- 淺見薄識(意思解釋)
- 顧影自憐(意思解釋)
- 意惹情牽(意思解釋)
- 倒懸之急(意思解釋)
- 出神入化(意思解釋)
- 金蟬脫殼(意思解釋)
- 持之以恒(意思解釋)
※ 訥于言,敏于行的意思解釋、訥于言,敏于行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論長說短 | 議論別人的是非好壞。 |
新仇舊恨 | 新仇加舊恨。形容仇恨深。 |
同病相憐 | 比喻因有同樣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憐:憐惜。 |
僧多粥少 | 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夠分配。 |
火樹銀花 | 火樹:火紅的樹;指樹上掛滿燈彩;銀花:銀白色的花。指燈光閃亮;絢麗燦爛。 |
四書五經 | 四書:亦稱四子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指儒家經典。 |
臭名遠揚 | 名:名聲;臭名:壞名聲;揚:傳播。壞名聲傳得很遠。也作“丑聲遠播”。 |
哀而不傷 | 哀:悲哀;傷:傷害;妨害;悲痛過分。①感情適度;悲哀而不過度傷心。后用來形容詩歌;音樂等含優雅哀調;卻又感情適度而不過分;具有中和美。②比喻言行適度或無傷大雅。 |
高步闊視 | 同“高視闊步”。 |
慌里慌張 | 指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亂。 |
源源不斷 | 源源:水流不斷的樣子。形容連續不斷。 |
時易世變 | 時代變遷,世事也不一樣。 |
薄暮冥冥 | 薄暮: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冥冥:天地昏暗。傍晚時天色昏暗。 |
不卑不亢 | 卑:自卑;亢:高傲。既不自卑;也不高傲。也作“不亢不卑”。 |
挖空心思 | 形容費盡心計;想盡一切辦法。 |
公才公望 | 才:才識;望:名望。才識名望可稱公輔的地位。 |
懸石程書 | 形容勤于政事。 |
生公說法 | 生公:晉末高僧竺道生,世稱生公。竺道生解說佛法,能使頑石點頭。比喻精通者親自來講解,必能透徹說理而使人感化。 |
三十三天 | 佛教稱欲界第六天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
賢母良妻 | 見“賢妻良母”。 |
牛郎織女 | 牛郎織女是從牽牛星和織女星兩個星名衍化而成的傳統神話中的兩個主角。傳說織女是天帝的孫女;織造云錦;但跟牛郎結婚以后;就中斷織錦;致使天帝震怒;責令分離;每年七夕準相會一次。現比喻夫妻長期分離。 |
捫心自問 | 捫:按;摸;心:胸口。摸著胸口;自己問自己。指自我反思;醒悟。 |
一竅不通 | 竅:洞;這里指心竅。一竅都不是貫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閉塞、愚鈍。 |
離奇古怪 | 十分奇特少見 |
快人快語 | 快:爽利;直爽。爽快人說爽快話。 |
苦口婆心 | 苦口:不厭其煩地反復勸說與開導;婆心:老婆婆的心腸;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厭其煩地勸說或開導。形容耐心懇切地再三規勸。 |
耳聰目明 | 聰:聽覺靈敏。形容聽覺和視覺非常機敏明利。 |
寥寥無幾 | 寥:稀少;很少;無幾:沒有幾個。形容非常稀少;沒有幾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