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讀書高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高:高尚。只有讀書求進取才是高尚的行徑。
出處元·柯丹丘《荊釵記·會講》:“世上萬般皆下品。思量惟有讀書高。”
例子明·范受益《尋親記·勸勉》:“有人來就學,不肯好相交,只把家私來比并,不思量惟有讀書高。”
基礎信息
拼音wéi yǒu dú shū gāo
注音ㄨㄟˊ 一ㄡˇ ㄉㄨˊ ㄕㄨ ㄍㄠ
繁體惟有讀書高
感情惟有讀書高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勸誡人。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齒牙為禍(意思解釋)
- 安身之處(意思解釋)
- 屈指可數(shù)(意思解釋)
- 笑罵由他笑罵,好官我自為之(意思解釋)
-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意思解釋)
- 寧為雞口,不為牛后(意思解釋)
- 白日見鬼(意思解釋)
- 兵無常勢(意思解釋)
- 皮開肉綻(意思解釋)
- 野沒遺賢(意思解釋)
- 一干二凈(意思解釋)
- 親上成親(意思解釋)
- 進銳退速(意思解釋)
- 螓首蛾眉(意思解釋)
- 家無儋石(意思解釋)
- 滿園春色(意思解釋)
- 通今達古(意思解釋)
- 古往今來(意思解釋)
- 聰明才智(意思解釋)
- 生知安行(意思解釋)
- 天作之合(意思解釋)
- 老牛舐犢(意思解釋)
- 哀兵必勝(意思解釋)
- 改惡向善(意思解釋)
- 望塵靡及(意思解釋)
- 連車平斗(意思解釋)
- 無惡不作(意思解釋)
- 比翼鳥(意思解釋)
※ 惟有讀書高的意思解釋、惟有讀書高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wǎng)-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正本溯源 | 正本:從根本上整頓;溯:尋找。從根本上整頓和尋找原因。 |
安身之處 | 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 |
條條大路通羅馬 | 比喻采用許多不同的方法辦事,都可以收到同樣的效果。 |
隔靴搔癢 | 隔著靴子撓癢癢。原為禪宗用語;比喻領會佛理不夠透徹;未能悟境觸機。后比喻說話寫文章沒有抓住主題;不中肯;不貼切;或做事沒有抓住關鍵;不解決問題。 |
匡亂反正 | 消除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秩序。 |
直截了當 | 了當:干脆;爽快。干脆爽快;不繞彎子。 |
銷聲匿跡 | 不出聲;不露面。形容隱藏起來或不公開露面。銷:消失。 |
年少無知 | 年紀小,不懂事。 |
鳳毛麟角 | 鳳;麟:鳳凰、麒麟;是傳說中珍禽異獸。鳳凰身上的羽毛;麒麟頭上的犄角。比喻珍貴、稀少的人或事物。 |
鬼瞰其室 | 謂鬼神窺望顯達富貴人家,將禍害其滿盈之志。 |
投石問路 | 原指夜間潛入某處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無反應,借以探測情況。后用以比喻進行試探。 |
流離顛沛 | 由于災荒或戰(zhàn)亂而流轉離散。形容生活艱難,四處流浪。 |
今來古往 | 猶古往今來。 |
必由之路 | 必:一定;由:經(jīng)過。一定要經(jīng)過的道路。 |
化鴟為鳳 | 比喻能以德化民,變惡為善。鴟,貓頭鷹,古人以為兇鳥。語本《后漢書·循吏傳·仇覽》:“時考城令河內王渙,政尚嚴猛,聞覽以德化人,署為主簿。謂覽曰:‘主簿聞陳元之過,不罪而化之,得少鷹鹯之志邪?’覽曰:‘以為鷹鹯不若鸞鳳。’” |
飛檐走壁 | 舊小說中形容有武藝的人身體輕捷,能夠跳上房檐,越過墻壁。 |
見危致命 | 見“見危授命”。 |
直搗黃龍 | 直接搗毀敵人的巢穴。搗:搗毀;黃龍:黃龍府;金人腹地。現(xiàn)泛指敵人腹地。 |
忠臣不事二君,貞女不更二夫 | 事:侍奉,服侍。忠義之臣,不奉事兩個朝代的君主;貞節(jié)的婦女,不再嫁第二個丈夫。指忠誠不二。 |
大張旗鼓 | 大規(guī)模地搖旗擂鼓(張:展開;鋪排;旗鼓:古代作戰(zhàn)時傳達軍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規(guī)模和聲勢大;現(xiàn)泛指做事規(guī)模和聲勢很大。 |
刀耕火種 | 指把草木燒成灰當作肥料;就地挖坑播下種子。指原始的農業(yè)耕作技術。也作“火耨刀耕”。 |
不置可否 | 置:擱;放;可:行;否:不行。不說對;也不說不對。指不明確表態(tài)。也作“不加可否。” |
生拉硬扯 | 形容說話或寫文章牽強附會。也形容用力拉扯,勉強別人聽從自己。 |
風虎云龍 | 虎嘯生風,龍起生云。指同類事物相互感應。舊時也比喻圣主得賢臣,賢臣遇明君。 |
分門別類 | 門:類;別:區(qū)別。根據(jù)事物的特征分類。 |
錯落有致 | 致:別致;有情趣;錯落:參差交錯;致:情趣。形容事物的布局雖然參差不齊;但卻極有情趣;使人看了有好感。 |
愛則加諸膝,惡則墜諸淵 | 加諸膝:放在膝蓋上;墜諸淵:推進深淵。指不講原則,感情用事,對別人的愛憎態(tài)度,全憑自己的好惡來決定。 |
亡命之徒 | 指逃亡的人。也稱冒險犯法;不顧性命的人。亡:無;命:名;亡命:逃匿則削除名籍;故以逃亡為亡命;即逃亡;流亡;徒:一類人(含貶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