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足救經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引:拉;經:縊死。救上吊的人卻去拉他的腳。比喻行動與目的相反,越做越離目的越遠。
出處《荀子 仲尼》:“志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猶伏而咶天,救經而引其足也。”
基礎信息
拼音yǐn zú jiù jīng
注音一ㄣˇ ㄗㄨˊ ㄐ一ㄡˋ ㄐ一ㄥ
繁體引足捄經
感情引足救經是貶義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行為方式不對。
近義詞緣木求魚、北轅適楚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實至名歸(意思解釋)
- 絕長續短(意思解釋)
- 一本正經(意思解釋)
- 故家喬木(意思解釋)
- 顛沛流離(意思解釋)
- 綽有余裕(意思解釋)
- 逸游自恣(意思解釋)
- 名重一時(意思解釋)
- 來蹤去跡(意思解釋)
- 反治其身(意思解釋)
- 挖空心思(意思解釋)
- 直搗黃龍(意思解釋)
- 禍國誤民(意思解釋)
- 心曠神怡(意思解釋)
- 大腹便便(意思解釋)
- 一條龍(意思解釋)
- 舉止嫻雅(意思解釋)
- 如癡如醉(意思解釋)
- 法不阿貴(意思解釋)
- 才高七步(意思解釋)
- 通時合變(意思解釋)
- 樂以忘憂(意思解釋)
- 密鑼緊鼓(意思解釋)
- 萬變不離其宗(意思解釋)
- 霜露之悲(意思解釋)
- 壯心不已(意思解釋)
- 撥亂濟危(意思解釋)
- 束身受命(意思解釋)
※ 引足救經的意思解釋、引足救經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烽火連年 | 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比喻戰火或戰爭。指戰火連年不斷。 |
明若觀火 | 象看火那樣清楚。形容看事物十分明晰。 |
憂喜交集 | |
昂首挺胸 | 昂:仰;抬起;挺胸:挺起胸膛。仰著頭;挺起胸膛。形容精神飽滿的樣子。 |
如法炮制 | 本指依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藥。現指比喻照著現成的樣子做。 |
促膝談心 | 促:挨近;促膝:膝蓋挨近膝蓋。形容面對面靠近坐著;親密地交談心里話。 |
快心滿志 | 見“快心遂意”。 |
識字知書 | 謂有文化知識。 |
花言巧語 | 原指鋪張修飾而無實際內容的言語或文辭。后指虛假而動聽的話;也指說虛假而動聽的話。 |
作壁上觀 | 壁:壁壘;營寨周圍的高墻。在壁壘上觀看別人交戰。比喻從旁觀望;置身事外。 |
抱恨黃泉 | 黃泉:人死埋葬的地下,指陰間。心懷遺憾離開人世,死有遺恨。 |
白草黃云 | 形容邊塞荒漠凄涼的景象。 |
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 | 比喻說話夸大之極。同“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
似曾相識 | 好象曾經見過。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 |
圓鑿方枘 | 鑿:榫眼;枘:榫頭。方榫頭插不進圓榫眼。比喻不相投合;格格不入。 |
止戈興仁 | 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戰爭,施行仁政。 |
河山之德 | 《詩·墉風·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陸德明釋文:“《韓詩》云:德之美貌”。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淵然而深,皆以狀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婦人德容之美。 |
亂作一團 | 混雜在一起,形容極為混亂。 |
變態百出 | 形容事物形態變化之多。 |
變化無方 | 方:方向,引申為準則。善于變化沒有固定的方向或程式。形容行動不因循守舊,變化多端。 |
泣不成聲 | 泣:低聲哭。哭得噎住了;連聲音也發不出來。形容極度悲傷。 |
一時無兩 | 無兩:沒有第二個。即沒有可以相比的。 |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 佛家語,比喻道行、造詣雖深,仍需修煉提高。比喻雖已達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滿足,還要進一步努力。 |
東扯西拉 | 形容說話離題,沒有中心。 |
鋒芒畢露 | 鋒:刀鋒;芒:原指谷類種子殼上的細刺;比喻槍頭;矛尖;畢:都;完全;全部。刀鋒和矛尖都露出來。形容人傲氣逼人;逞強好勝。或形容人銳氣才干完全顯露出來。 |
還淳反素 | 同“還淳反樸”。 |
伏法受誅 | 伏法:由于違法而受處死刑;誅:殺死。犯法被殺。 |
合而為一 | 兩個或更多的事物合成一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