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說

詞語解釋
誦說[ sòng shuō ]
⒈ ?傳述解說。
⒉ ?諷誦講說。
⒊ ?歌頌,稱道。
引證解釋
⒈ ?傳述解說。
引《荀子·致士》:“尊嚴(yán)而憚,可以為師;耆艾而信,可以為師;誦説而不陵不犯,可以為師。”
梁啟雄 釋:“伯兄曰:‘不陵不犯,即善守師説之意。’按,《修身》:‘師云而云,則是知若師。’就是這‘不陵不犯’的意思。”
《漢書·東方朔傳贊》:“﹝長老賢人﹞皆曰 朔 口諧倡辯,不能持論,喜為庸人誦説,故令后世多傳聞?wù)摺!?/span>
⒉ ?諷誦講說。
引唐 嚴(yán)郢 《興善寺大廣智不空三藏和尚碑銘》:“后學(xué)升堂誦説,有法者非一,而沙門 惠朗,受次補(bǔ)之記,得傳燈之旨,繼明佛日,紹六為七,至矣哉!”
明 方孝孺 《送凌君入太學(xué)序》:“今之士不然,所習(xí)者未脫乎剽竊、誦説之間,而充焉以為足。”
⒊ ?歌頌,稱道。
引宋 王安石 《謝弟安國特賜及第表》:“竊以躬國論聽斷之煩,而察知孤遠(yuǎn)之行,略門資貢舉之法,而拔取淹滯之才,山林之所誦説而難遭,閭巷之所驚嗟而罕見。”
國語辭典
誦說[ sòng shuō ]
⒈ ?誦經(jīng)并加以解說。
引《荀子·致仕》:「誦說而不陵不犯,可以為師。」
分字解釋
※ "誦說"的意思解釋、誦說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wǎng)-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相關(guān)詞語
- zài shuō再說
- shuō shì說是
- tīng shuō聽說
- chuán shuō傳說
- sù shuō訴說
- xiǎo xiǎo shuō小小說
- huà shuō話說
- cái shuō才說
- hǎo shuō好說
- jī lǐ shuō肌理說
- shuō lǐ說理
- néng shuō huì dào能說會道
- zhèng shuō正說
- zhōng shuō中說
- gǔ jīn xiǎo shuō古今小說
- xué shuō學(xué)說
- tú shuō圖說
- què shuō卻說
- shuō shì說事
- xì shuō細(xì)說
- shí huà shí shuō實話實說
- shuō qǐ說起
- xiā shuō瞎說
- bié shuō別說
- hǎo shuō dǎi shuō好說歹說
- shuō dōng dào xī說東道西
- yǒu shuō yǒu xiào有說有笑
- jìn shuō進(jìn)說
- shǎo shuō少說
- yǎn shuō演說
- shuō shì說誓
- míng shuō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