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笏
部首竹部 總筆畫10畫 結(jié)構(gòu)上下
五筆TQRR 五行木 統(tǒng)一碼7B0F
筆順ノ一丶ノ一丶ノフノノ
名稱撇、橫、點、撇、橫、點、撇、橫折鉤、撇、撇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笏
⒈ ?古代大臣上朝拿著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記事:朝(
)笏。“京兆尹鄭叔則,怫然曳笏卻立”。異體字
漢英互譯
scepter
造字法
形聲:從竹、勿聲
English
tablet held by someone having authority
※ 笏的意思、基本解釋,笏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wǎng)-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笏【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4畫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呼骨切,音忽。公及士所搢也?!抖Y·玉藻》笏,天子以球玉,諸侯以象,大夫以魚須文竹,士以竹本象可也。笏度二尺有六寸,其中博三寸,其殺六分而去一。凡有指畫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則書于笏。《左傳·桓二年》袞冕黻珽。《註》珽,玉笏也,若今吏之持簿。《晉書·輿服志》古者貴賤皆執(zhí)笏,有事則搢之于腰帶?!夺屆敷?,忽也,備忽忘也?!稄V韻》笏,一名手版,品官所執(zhí)?!遁浄s事》五代以來,惟八座尚書執(zhí)笏,以筆綴手版頭,紫囊裹之。其餘王公、卿、士但執(zhí)手版,主于敬。不執(zhí)筆,示非記事官也。《正字通》明制,笏,四品以上用象牙,五品以下用木,以粉飾之。
又《韻會》通作曶?!妒酚洝は谋炯o(jì)註》鄭康成曰:曶者,臣見君所秉,書思對命者也。君亦有焉。
又《集韻》武粉切,音刎。笢笏,手循笛孔貌?!恶R融·長笛賦》笢笏抑隱,行入諸變。
又《集韻》文拂切,音勿。笢笏,繁密貌。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笏【卷五】【竹部】
公及士所搢也。從竹勿聲。案:籒文作,象形。義云佩也。古笏佩之。此字後人所加。呼骨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