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伊
⒈ ?彼,他,她:伊說。伊人(那個(gè)人,多指女性)。
⒉ ?文言助詞:下車伊始。伊誰之力?伊于胡底(到什么地步為止,不堪設(shè)想的意思)。
⒊ ?姓。
異體字
- 洢
漢英互譯
he or she
造字法
形聲:從亻、尹聲
English
third person pronoun; he, she, this, that
※ 伊的意思、基本解釋,伊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wǎng)-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伊【子集中】【人部】 康熙筆畫:6畫,部外筆畫:4畫
〔古文〕《唐韻》於脂切《集韻》於夷切《韻會》幺夷切《正韻》於宜切,
音蛜。彼也。《詩·秦風(fēng)》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又發(fā)語辭。《詩·邶風(fēng)》伊余來墍。
又《小雅》伊誰云從。
又維也。《儀禮·士冠禮》嘉薦伊脯。《揚(yáng)雄·河?xùn)|賦》伊年暮春,將瘞后土,禮靈祇。《註》師古曰:伊,是也。
又鬰伊,不舒貌。《後漢·崔寔傳》智士鬰伊於下。與噫通。
又吾伊,讀書聲。《黃庭堅(jiān)詩》北窻讀書聲吾伊。俗作吚。
又伊威,委黍也。《詩·豳風(fēng)》伊威在室。《陸璣疏》伊威一名委黍,一名鼠婦,在壁根下甕底土中生,如白魚者是也。
又姓。
又州名。本伊吾盧,地在燉煌大磧外,唐初內(nèi)附,置伊州。
又木名。《山海經(jīng)》熊耳之山,伊水出焉,南入于洛。與洢同。
又《周禮·秋官》伊耆氏。《註》伊耆,古王者號。後王識伊耆氏之舊德,而以名官。今姓有伊耆氏。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伊【卷八】【人部】
殷聖人阿衡,尹治天下者。從人從尹。, 古文伊從古文死。於脂切〖注〗
,亦古文伊。
說文解字注
(伊)殷聖人阿衡也。殷聖人之上當(dāng)有伊尹二字。傳寫奪之。阿衡見商頌。毛傳曰。阿衡、伊尹也。箋云。阿倚、衡平也。伊尹、湯所依倚而取平。故以爲(wèi)官名。伊與阿、尹與衡皆雙聲。然則一語之轉(zhuǎn)也。許云伊尹、殷聖人阿衡也。本毛說。不言伊尹爲(wèi)姓名也。諸家或云伊氏尹字。或云名摯。皆所傳聞異辭耳。禮記所偁古文尙書?言尹躬。則尹實(shí)其名。尹治天下者。從人尹。尹治猶言治平。此說從人尹之意也。言阿衡者、尹治天下者也。故又謂之伊尹。而伊字亦從尹。於脂切。十五部。釋詁、毛傳皆曰。伊、維也。爲(wèi)發(fā)語辭。詩雄雉、蒹葭、東山、白駒之伊字鄭箋云。當(dāng)爲(wèi)繄。繄猶是也。
()古文伊。從古文死。以死爲(wèi)聲。
- 伊的詞語 組詞
- 伊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