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芽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芽
⒈ ?植物的幼體,可以發(fā)育成莖、葉或花的那一部分:發(fā)芽。嫩芽。幼芽。萌芽。豆芽。
⒉ ?形狀像芽的東西:肉芽(傷口愈合后多長出的肉)。銀芽(銀礦苗)。
異體字
- 牙
- ?
漢英互譯
bud、sprout、shoot
造字法
形聲:從艸、牙聲
English
bud, sprout, shoot
※ 芽的意思、基本解釋,芽是什么意思由飛鳥成語網(wǎng)- 成語大全-成語故事-成語接龍-成語造句-成語出處在線字典查字提供。
康熙字典
芽【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4畫
《唐韻》五加切《集韻》《韻會》《正韻》牛加切,音衙。《說文》萌芽也。《禮·月令》是月也,安萌芽。《呂氏春秋》萌芽始震,凝寒不形。《關(guān)尹子·四符篇》核芽相生。
又《博雅》始也。《參同契》隂陽之始,合黃芽。
又《韻補(bǔ)》牛何切,音俄。《白居易·種桃歌》食桃種桃核,一年核生芽。去春已稀少,今春漸無多。
又訛乎切,音吾。《揚(yáng)雄·徐州箴》禍如丘山,本在萌芽。牧臣司徐,敢告僕夫。《唐韻古音》按《月令》《參同契》等書古音俱讀如吾,至《晉書》童謠,草木萌芽殺長沙,則轉(zhuǎn)爲(wèi)今音矣。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芽【卷一】【艸部】
萌芽也。從艸牙聲。五加切
說文解字注
(芽)芽、逗。萌也。按此本作芽萌也。後人倒之。從艸。牙聲。五加切。古音在五部。古多以牙爲(wèi)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