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這長廊,猶如置身漫長的時光隧道,舉頭四望,革命先軀慢的生平簡歷和英雄事跡躍然眼前,那是涓涓細流,滋潤著近乎干涸的心田;那是點點余輝,點綴著漆黑的天空。我對于他們,這些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卻還在泛著光芒的先驅們,懷著滿腔敬意,他們在我心中是無比神圣和偉大的,他們是永不墜落的寒夜星辰,雖然渺小,卻足以映照黑夜,為何?因為他們懷著滿腔熱血為祖國奮斗一生,至死方休。
其中,我最敬佩的是魯迅,他是個文人,骨子里散發著一股文學氣息,自然也善于舞文弄墨,他雖不能持槍縱馬,保家衛國同敵人浴血奮戰,但他用他的心靈巨筆寫就了一筆又一筆的精神財富,成為四海同胞的精神支柱,滋潤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他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代偉人,如此的偉人并沒有非比尋常的相貌,他很平凡,他有著一張中華億萬炎黃子孫相似的臉龐;他也滿足于生活,令他流連忘返的百草園只是個雜草叢生的破園,而他卻在這里挖掘童年樂趣,度過了漫長的童年時光。就是這樣一個平凡普通的人,竟創造了“不朽的神話”。
他以筆為武器戰斗了一生,將民族大愛,人間溫情,世態炎涼描寫的淋漓盡致。他的諸多戰斗成果,如《吶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成為中華文學畫卷上的點睛之筆,他一生所著多達800萬多字,如此多的皇皇著譯,字里行間無不折射著他的滿腔熱血和愛國情操。他去日本留學,還依然把祖國榮辱牢記心中,是個“民族魂”。他一生都在用他的文學巨筆不斷寫作,可謂是嘔心瀝血,甚至積勞成疾,最后在上海逝世,遠離了他所鐘愛的這個世界。毛主席稱他為中華文化革命的主將。他雖然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但他給我們留下的卻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精神財富,他的愛國情更是如一彎清泉永遠在我們心中,隨時敲響我們愛國的警鐘。臧克家所說的死有重于泰山應該就是魯迅這種人吧!
魯迅的愛國情讓我刻苦銘心,時至今日,想起他的文章,還依然熱淚盈眶,激動不已。每當我徘徊困惑之時,想起他堅持寫作,堅持愛國的毅力,心中便堅定了自己的選擇。我常想,在他走的時候,他的愛國情或許就已在我們心中得到永恒了吧!我家中大廳墻上有這樣一句話:“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那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他便是一位祖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孺子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