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么長江、黃河日益奔騰?英雄的精神感染了它;為什么大地春長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六十二年過去了,轟鳴在中國大地上的隆隆炮聲早已消失,當年奮斗在抗戰一線的戰士們,有不少讓青春長眠在自己熱愛的那片國土上。而那些戰爭的幸存者,有的也已與世長辭。然而人民不會忘記,歷史不會忘記,當年抗日健兒的偉大精神依然光輝依舊。
1931年9月18日,東北沈陽的一聲炮響,中國大地上立時硝煙滾滾。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了侵略中國的步伐,由于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東三省淪陷,一曲《松花江上》,讓多少人潸然淚下……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再次燃起戰火,日本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戰爭。華北、華中、華南,我中華半壁江山淪于敵手。中國人民掙扎在日軍的鐵蹄之下。12月13日,日軍占領南京。六個星期內,繁華的“六朝古都”南京成了一座陰森森的“人間地獄”。漢中門外、中山碼頭、幕府山、上元門江邊……到處成了日軍的屠宰場,30多萬生靈魂魄飄零。戰后,遠東軍事法庭查證:在南京,集體大屠殺有28案,殺害中國人約19萬,零散屠殺858案,殺害中國人約15萬人……
在中國東北成立的專門研究細菌戰的石井部隊,竟然用中國活人做實驗,甚至進行活人解剖。因受“實驗”而慘遭殺害的中國人達三千多人,而因日軍傳播的病菌致死的中國軍民不計其數……
但是,日軍的殘暴行為并沒有讓中國人屈服,相反,我們變得更堅強了。“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凇滬會戰使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企圖成了泡影;平型關大捷粉碎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臺兒莊戰役消滅日軍一萬多人;百團大戰取得輝煌戰績,增強了人民堅持抗戰的信心;根據地民兵的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讓日軍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暈頭轉向。一個個抗戰英雄涌現出來:佟麟閣、楊靖宇、趙尚志、冷云、張自忠、左權、狼牙山五壯士……
1945年,我們終于迎來了勝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