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曹文軒的一篇小說,講小女孩秀秀小時候就失去爹娘,跟著舅舅舅媽一起生活,還認了一棵樹作媽媽。之后,這樹像懂秀秀感情似的,一直助她,還有一只喜鵲。
看了這則小故事,我在想:萬物究竟有情還是無情,一切就真沒有感情嗎?想起一件小小的事,小得微不足道,不足掛齒,但我卻一直記在心上……
那個時候,自己才上幼兒園。一次,我與媽媽去新四軍紀念館玩。我看到地上有許多小花,五顏六色,十分好看。就想要摘下一朵,玩一玩。我就彎下腰,折了一朵。卻覺得折的地方黏黏的,還向下淌白水哩。我很奇怪,就問媽媽:“媽媽,這怎么又黏又水乎乎的?”媽媽說:“淚與血呀。花兒也怕疼,也知道感情呀。”那一次印象特別深,自己就不再會摘花,不再會讓小小生靈們傷心流淚、流血了……
誰說花木無情?它們知道疼,知道誰對自己好,誰對自己不好。這一切,它們都清楚知道。要不大樹怎么會懂得放棄呢?用自己的轟然倒下,換來了小樹更充足的陽光與露水。如果大樹無情,又怎么會知道小樹更快樂呢?花兒焉時,頭不也垂下了嗎?艷時,頭不也昂起來嗎?
伙伴們,我們身邊的一草一木都是有情的,所以珍惜并愛護它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