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留得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半生盡遭橫眼冷對,身先死,不甘,不甘!——簫紅有個名字讓我莫名的感動,有個地方叫我無比的神往。簫紅,呼蘭河。這個女孩一生充滿了坎坷。稱她為女孩因為我記住的簫紅永遠都是不滿家庭包辦毅然逃離家門的堅強任性的女孩。
多變坎坷是她的命中注定。不服輸的堅強性格造就了她要擺脫封建大家庭的枷鎖,造就了她成為敢于追求自由、幸福和真理的新女性,造就了她跌宕起伏的感情波折。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從小在哈爾濱呼蘭河長大的簫紅自然流露出那里的脾性,并且對那里的風土人情了若指掌,所以才在她的回憶中出現了《呼蘭河傳》。一遍過后,我非常地驚訝,沒有優美的故事,沒有華麗的辭藻,只有對呼蘭河最真實最細致的描寫。“呼蘭河就是這樣的小城,這小城并不怎樣繁華,只有兩條大街,一條從南到北,一條從東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華?!?/p>
樸實的文字讓我想探個究竟:呼蘭河的人們如何過他們的生活?平靜閑適的,但有時卻是熱鬧非凡的。一丁點兒的事便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人盡皆知。于是,飯后的閑聊又多了一點內容,但過后不久,就忘得一干二凈,像談岳飛、秦檜那樣遙遠了……
二遍過后,呼蘭河不僅只是呼蘭河,它可以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有些扎彩鋪是為死人而準備的。人死了,靈魂就要到地獄里去,地獄里邊怕是沒有房子住,沒有衣服穿,沒有馬騎?;钪娜司鸵獮樗鲞@么一套。用火燒了,據說是到陰間就樣樣都有了。怪不得城里人窮人都說“活著還沒死了好?!?/p>
如此平靜的筆觸,讓人遠離了煩躁,能夠專心地去品味她筆下的小城:愚昧、閉塞、落后。不僅是呼蘭河,中國封建時期的每一寸土地都深受其害。但是在平庸的人群中總會有細致觀察這個社會的智者,他們在尋找一切辦法讓中國擺脫封建的束縛。有的以武裝,有的以示威游行,有的以筆作槍桿,尖銳地批判社會制度的危害。其中,簫紅就是這樣一位熱情似火,力挽祖國于危難的女作家。在魯迅的提拔下,她的文字在文壇上有了一席之地。同時,二簫(簫紅和簫軍)童話般的相遇與現實殘酷的分離又使簫紅身上倍增神秘的色彩。窮苦一直圍繞著他們,但富饒的精神財富使他們反而攜手在文壇上添上絕美的一筆。由于體弱的簫紅,在抗戰打響之際與簫軍分隔兩地,一身孤單在醫院躺著。雖然面色蒼白如紙,但她凄美的臉上痛苦而堅定的深眸,依舊可以想象出當日的卓越風姿。37歲的生命如此凋零了她怎能甘心!命運的多桀包含著太多的不公。在她最想奉獻的時候生命卻殘酷地停止了?!耙陨衔宜鶎懙牟]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為他們充滿了我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就記在這里了。”
這是《呼蘭河傳》的尾聲。是的,記憶中的太多讓人忘卻不了。包括你,簫紅,還有你筆下的呼蘭河是永遠不會抹去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