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我身處北地,由于氣候的原因,我們這兒的植樹節是定在了4月份。具體哪一天我不太確定,因為向來沒有個人植樹的行為。只是在單位的組織下才偶爾參加這樣的活動,究竟對植樹一事生疏了許多。
我的不參加不是因為懶惰,而是在安排植樹的那日我或許會有比植樹更為緊要的事情要去完成,如果沒有什么事體非要完成,我會和同事們一道去植樹的。我保證這是肺腑之言,畢竟那樣的勞作對于我們這些長久的呆在辦公室里寫字的人來說是有新鮮感的。只是我更愿意這樣的勞作能換個場所,不必拘泥于一地,可以到周邊的山上去植幾株樹,那樣就可以領略我們每天穿梭的山谷的全貌了。
我生活的地方是一個自然加人工開鑿出來的寬闊河谷,河谷的中間當然是河道了,不算寬也不算很窄。沿河谷的兩壁或山或壩,并據實地可造,有生活在這兒的居民住宅,多是八十年代所建的居民住宅。也是樓房,多為六層之宅。偶有年代更遠一些的四層的老式住宅。
不過這些老宅多已經呈現敗象,有些汲汲可危了。在山谷的中間,占河道的高處依山或鑿或依,建有一條公路和一條鐵路,直通這個山谷的未端,綿延有六十公里。這公路和鐵路也是為了開發這個山谷才建的,并不是連接各地的交通樞紐。我打小就生活在這兒,期間有幾年在外求學,而后復歸。
照現在的情形看,這個山谷將是我窮其一生要奮斗的地方,直到百年后收容我忠骨的地方也將是這個山谷。因此我在面對這個生我養我,而今后可能會收留我的骨骸的地方飽含了期待,期待它會是一個山青水秀的俊雅之地。而現在這個地方則是滿目瘡痍,到處是地下采煤時傾倒出來的煤矸石。這些煤矸石據說可以用來發電,還可以制陶,聽說國外有技術提取后還可以織布。
用處是很大的,聽起來也很有誘惑力,只是長久以來,這些據說是寶的東西堆積如山,傾沒了“良田”,軋死了樹木,更有因積蓄的久了,內部溫度升高后自燃的。睹之青煙繚繞,一派香火旺盛的樣子,只是其間并未有仙,也未有道,更沒有佛。若至近旁,氣味刺鼻,掩面不足以拒。這樣的山怎將會是我遺骨盡忠之地?山不是青山,水也不是綠水,因為在河道里日日蜿蜒流過的是從地下抽取上來的黑水。
這些水日日流淌,足以掏空了大地母親的乳汁。因此父輩在此親見過的涓涓山泉早已是昨日黃花了。沒有了母親乳汁滋養的大山,只在每年的春季里靠天周濟些雨水,淺淺的蔥蘢,也便算是換了新裝。只是這樣的新裝著實有些寒酸,因此即便是春到了,群山依舊是沉默的,并沒有笑意浮生。
那鳥語花香的意境,便只有從書中去找了。
我記的以前背下的一句名言,不確定是不是周恩來說過的,叫座著談何如起來行。眼看著這片土地行將就木,我打心里不是滋味,于是在每次組織植樹時,我都踴躍參加,只是參加了幾次,便再沒了植樹的興趣,原因就是植樹的地點有十年沒變過了。我們植樹的地點就是公路的兩側,而屬于我們企業的這段公路不足千米。年年植樹,年年在道旁。
無非是把去年的樹挖了出來,在原來的舊址上再深挖幾鍬便是了。十年了,那樹年年種,年年挖同一個坑,不知這樣的植樹還有必要么?若然十年的光蔭真正的植幾株樹,這諾大個企業,員工有5000多人,就算是二人合植一株,每年也可以植下2500株樹,十年便是25000株樹,一株樹按占地1平方米,這十年我們就會有25000平方米的荒山綠樹成蔭了。
由樹及人,這樣的形式主義我們要秀到什么時候?推此及彼,我們的生活中又有多少生活秀呢?從3。5的學雷鋒到3。12的植樹再到3。15的打假,一場接一場的秀下去,你方唱罷我登場,秀到夏天我們還有6。
26的禁毒秀呢。要秀的太多了,演員的表情已經程式化了,該笑的時候笑,該哭的時候哭,無非是順應潮流嘛。若是你想耍性格,逆潮流而動,小心歷史的車輪噢,那么大,輾你個粉身碎骨誓不休,亦無清白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