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沒有什么值得珍藏的時代里,少年純真的生活和情感也許是最最值得回味的。
寒假學校組織開展“帶一本好書回家,過文明祥和佳節”的主題閱讀活動,我便借此機會讀了《男生賈里·女生賈梅》這本長篇小說。
小說敘述的是賈里和賈梅,還有他們周圍的伙伴們,共同演繹出一段段豐富多彩又讓人感慨萬分的成長故事。這當中,有校園生活的酸甜苦辣咸,有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也有對親情和純凈友誼的渴望……
這本書以獨特的視角寫出了我們90后的性格,以及我們90后所遇到的問題。
林曉梅的發型、服裝總是變來變去,印象最深就是“云遮月”——劉海過長。我覺得中學生就應該有中學生的樣子:青春、樂觀、積極、有朝氣。沒有必要太注重著裝,也不要太張揚自己所謂的個性化。
簡亞平是單親家庭的孩子,所以性格有些古怪,而且說到她都集中在丑字上。她們班上的同學都不喜歡和她玩,還喜歡在背后議論她。這類有自卑心理的女生,不用異樣的眼光去看她們,我們應該多給她們一些溫暖,盡自己的能力所及去幫助她們,給予她們的應該是更多的尊重、寬容和理解。
男生王小明曾經給賈梅寫過一封情書,這也許就是“青春危險期”,其實在我們這種年齡是沒有愛情的,早戀有利有弊,終歸是利大于弊,男女生之間是純在很純潔的友誼的,只是要主要交往的頻率。我想誰都不希望青春的花朵過早的凋謝。
這本小說其中的一章《選舉風波》,給我留下的印象尤為深刻。第一次看到這個題目,引起了自己和共鳴,畢竟自己走上講臺競選過很多次,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落寞。但最后這些都成為了過去,不是嗎?為什么自己還要為一次的落選而耿耿于懷?也許像文中的查老師說得那樣:“堅強些孩子們。”
在這一章里,我最喜歡的是穩重又善解人意的魯艷青,其次是直爽而又知錯能改的賈里。
我很佩服魯艷青,遇到了落選,她很堅強。如果換成是我,我一定會傷心難過好長一段時間,也許要到下次選舉來臨的時候,我才會振作。
想起以前,真的覺得我好幼稚。落選了,只會哭泣;只會在日記本里大肆的宣泄自己那種不滿的情緒。也許那時,我除了無理取鬧什么也不會。
不過經歷了許多事情以后,我明白了很多,更是看到這篇文章才真正明白。我想我以后一定會努力,用實際行動去換回自己失去的。
說道賈里,對他的好感僅次于魯艷青。賈里把他的選舉理由毫不掩飾的寫在了備注上,他很誠實,而且不會以犧牲自己的原則為代價去維護所謂的友誼,有什么說什么,很像以前的我。認識了他以后,我也希望能找回以前的自己,不在像現在這樣有些虛偽,有時候我都有點討厭自己。
我很羨慕小說里的中學生身上的簡單、真誠,同樣的我也希望我自己能夠單純、勇敢,希望自己能夠融入有滋有味的初中生活。
“真正的人生滋味就是多味的”不總是晴空萬里,不總是一帆風順。在成長中都要面臨的挑戰——困難和挫折、成敗得失、酸甜苦辣,但不管頭頂是怎樣的天空,面臨著是怎樣的,都要勇敢地向前走,堅強樂觀地生活。
《神圣的情感》是這本小說的最后一章,“六一”節晚上,圓圓打電話告訴賈里,他爸爸家李時光答應圓圓回家陪她過“六一”的,但是,很晚了他還沒有回來。賈里安慰圓圓說爸爸就快要到家了。
當天深夜,賈里一家收到圓圓媽媽傳來的噩耗:就在休假的前一天,他再次回去核實幾個數據。在趕回駐地的歸途中,幾塊石頭砸中了他。
賈里知道人死了就是永遠的失去。但賈里卻沒有告訴圓圓,而是說六一沒過上可以再補,并邀請圓圓參加賈里班級“我十五歲了”主題班會。主題班會弄得有聲有色,賈里班上的同學都傾巢出動,帶給了圓圓滿滿的溫暖。
最后的詩朗誦:
呵,終于盼望到這一天
我們莊嚴向世界宣布
我們滿15歲了
雖然我們還沒滿15歲,但是我們前進的腳步重來沒有被羈絆,追夢不停!
還有一年多,就有中考了,意味著我們所有人又要各奔東西,希望每個人都能珍惜著短暫的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