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我在鄉間小路上散步,一位農民大叔吸引了我的目光,他正在種植樹苗。樹苗十分矮小,好象風一吹就會倒似的,又加上這幾天沒下什么雨,我心里不禁為這些樹苗的成長而擔心但還是看了一會兒就走了。
過了幾天,我又一次路過了那條小路,本以為會看到一片生機勃勃的小樹林,可沒想到路旁卻沒有一點兒生機,幾棵瘦弱的樹苗隨著風在擺動。怎么回事?種樹的人沒有好好照顧它們嗎?一連串的疑問從我的腦子里冒了出來,可能是想看看種樹人到底怎么照料樹苗的吧,我便留了下來。
一待就是十多天,種樹的人卻只來了兩三回:有時兩三天來一次,有時七八天來一次;有時上午來,有時下午來。不但來的時間不確定,而且澆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時澆的多,有時澆的少。由于這些不確定的條件,樹苗也經常枯萎。
這又是為什么呢?一次,我見到了那個種樹人,他正在給樹澆水,我終于忍不住了將問題一股腦兒的說了出來:“為什么你種樹不按規律呢?為什么你看到枯萎的樹苗不去救治呢?為什么……”這么多的問題連我都問的發暈了,種樹人卻平靜的說:“種樹不象種水果或蔬菜,兩三個星期就可以開花結果。種樹是百年的基業,如果基礎沒有打好,那隨時都有失敗的可能。根就是樹的基礎,如果根沒有扎穩那樹就經不起風吹雨打。而且樹的生存條件也是不確定的,我這樣澆水就是在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準的,誰也不知道是哪天下,下多少。如果我每天都定時定量的給它澆水、施肥,樹就會養成依賴性,根就會浮在表面,無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澆水,樹苗就會因為得不到充足的水分而枯萎,幸而存活下來的樹苗也會一遇到風雨就倒下。”聽了種樹人的話我心里好象明白了什么,但還有些模糊。
由于年齡的關系,久而久之,我漸漸忘了那些樹苗,漸漸忘了那個種樹人。
幾年的時間過去了,我已不再是那個小學生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又回到了那個地方,再一次走過那條小路。現在,路旁那些病懨懨的樹苗不見了,一排高大而蔥郁的樹木里在路旁,樹葉綠的發亮。一陣微風拂過,葉片互相碰撞發出沙沙的聲音,好象在向我講述著這幾年發生的事情。突然,我猛的想起了什么:這些年我的經歷不也象這些樹的經歷一樣嗎?樹由樹苗成長起來,我由一個無知的小女孩成長起來。這些時間,我不也經歷著歲月的洗禮,生活的挫折和學習上的困難嗎?正如種樹人所說的,生存的環境應該是處于一個不確定的狀態,一旦有了確定的條件就容易生出依賴性,無法根本的扎根在這世上。我終于明白了種樹人所說的話:生活和種樹其實是一個道理,不可能處于一個確定的環境,挫折和困難的出現是必然的,如果生活總是一帆風順,或許我們也會缺少許多學習的機會和成長的樂趣。所以我們應該感謝這些挫折和困難,雖然我們經受的困難是無窮的,但是我們從中得到的啟示也會是無盡的。
抬頭望著這些樹木,心中不覺輕松了許多。人和樹是一樣的,既然樹可以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扎根,人為什么不可以呢?想到這里我不由的加快了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