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也妮葛朗臺中,作者塑造了許多有個性的人物形象。天真的歐也妮,苦難的葛朗臺夫人,吝嗇的葛朗臺老頭,還有仆人拿儂……葛朗臺老頭的吝嗇和對金錢的癡狂,在書中隨處可見:“至于仆人拿儂,一年的工薪只有60法郎,她在葛朗臺家辛勤勞作了30年,只是在第20年上,葛朗臺才痛下決心賞了她一只舊表,那是她到手的唯一禮物。可憐的拿儂老是赤著腳,穿著破衣衫,睡在過道底下的一個昏暗的小房間。”
看在20年工作的份上才忍痛割愛,作出決心,好象是件要他的命,喝他的血,抽他的筋的決定--送拿儂一只舊表。盡管主人如此對待自己,拿儂依然總是想起多年前自己過去的悲慘,總是忘不掉當年葛朗臺給自己飯吃,并收留自己的場景。在她的心里永遠都保著對葛朗臺老頭的感激。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個智慧的人,不應該為自己沒有的斤斤計較,也不應該一味索取和使自己的私欲膨脹。學會感恩,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謝生活給你的贈予。
這樣你才會有一個積極的人生觀,總能健康的心態。正如拿儂一樣無論生活是怎樣的艱辛與苦難,有了一顆感恩的心,就能從平凡的生活中找到樂趣。其實在歐也妮的身上,我們也可以看到感恩的痕跡。但這更多的是以回報父愛的形式出現。雖然她與自己的父親因為夏爾的事吵得不可開交,但是父女之間還是心心相連的。在母親去世之后,歐也妮更是感受到了父母的可貴,對自己的父親十分孝順。感恩是有意義的。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條隔離帶,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忘記了那一聲聲快樂,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為如此才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感恩,它雖說是一個動詞,一個很微笑的動作,其實,真正做到感恩的人卻少之甚少。感恩是一種方式,感恩更是一種境界。只有學會感恩,才能得到別人的尊敬與愛戴。人總是會為了外人的一些小恩惠而感激涕零,而往往忽視身邊的人,對父母的養育大恩享受得理所當然,而不思回報。
其實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父是,母是,你也是。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悔的,但子女在享受這份愛時請抱著一顆感恩的心吧,感謝上天賜予了你這般無私的愛。從你哇哇出生開始,你就要慶幸父母給了你一個健全的身體,讓你能完完全全的享受這個世界,而不是帶著缺憾在世界中渴求完整;在你成長時,你應該感謝父母讓你能在他們的呵護下豐衣足食的生存,而不是無人理睬在捱餓受凍的掙扎;在你立業成家時,你應該感激是他們資助你接受了教育,成就了精干自信的你,擁有了屬于你自己的那事業和伴侶,而不是時時為著下一頓的著落發愁,只能羨慕的看著別人的幸福。所以,在父母為你的回家忙碌于廚房時,請你不要只會舒舒服服地靠著沙發看著那打發時間的肥皂劇;在父母好奇的看著你的新奇用具問詢不斷時,請你不要以不耐煩的口吻打斷他們的詢問,讓他們訕訕地走開;在父母身體部件出現故障時,請不要在只是形式上的站在床前說幾句無關疼癢的話,然后借口很忙,轉身扎入朋友的應酬。
當你抱著一顆感恩的心面對父母時,你會發現,當你為他們付出時給自己心中帶來的那種快樂,與你做成一單生意或與朋友開懷時的那種快樂是截然不同的,那是一種淡定安心卻又久久回味的快樂,讓心經過洗滌般的透明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