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寫說明文的作文300字篇一
狗的長相大不相同,這主要原于種類不同。貴賓犬個頭小,兩只柔軟的耳朵比自己的臉還要長呢!而臘腸狗則不同,它只長長不長高,扁長扁長的耳朵上似乎沒有一點毛。
狗的性格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溫順的,一類是兇猛的。溫順的狗當然要數可愛的寵物狗了。它愛在沒事的時候,繞著主人轉圈圈,隨時聽從主人給它下命令。兇猛的大狗可厲害了,如果你不小心惹到了它,它就會對你厲聲叫囂,除非你沒惹到它,不然可要隨時做好逃跑的準備了!它追人的速度,那可是一級棒!
狗對主人忠心耿耿,不離不棄。如果自己的主人有事出去了,不在家,它就像門衛一樣,保衛著家,如果有陌生人來了,它會對著陌生人狂吠,直到陌生人離開它才放心。不僅是主人不在家,主人在家時,來了陌生人它也會大聲叫。狗不像貓,只要有人給貓吃的,供它住,它便忘記原主,另歸他宿。而狗不會這樣,不會忘記主人,而且對自己的主人有強烈的'保護心。
狗吃東西不像人那樣有一定的規律,只要它們餓了,隨時都可以向主人要東西吃。一般情況下,主人都會給狗能吃的東西。有時候,它們從主人手里吃到東西后,會“汪汪”地叫兩聲,可能是因為主人給它喂了食物很開心吧。
狗尾巴的動作也是一種非常特別的“語言”。雖然不同種類的狗,其尾巴的形狀和大小也不同,但是尾巴的語言大致意思是相同的。一般在興奮或見到主人高興時,就會搖頭擺尾,尾巴不僅左右擺動,還會不斷旋動;尾巴翹起,表示喜悅;尾巴下垂,意味危險;尾巴不動,意示不安;尾巴夾起,說明害怕;迅速水平搖動尾巴,象征著友好。
我非常喜歡狗,它是那么惹人喜愛。我相信,你們也一定很喜歡狗吧?狗永遠都是我的好伙伴,也永遠是人類的好朋友,所以,我們一定要保護它,讓它不受傷害。
寫說明文的作文300字篇二
走進十里長街,在街的北頭,一座古橋靜靜地臥在月河之上,這就是福星橋——一位長居于小巷深處的“老人”。
福星橋始建于明洪武年間,清雍正十年重建,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它位于中鎮廟原址的西邊,長約14米,寬2。6米,可并排站四個人,兩邊的石欄高度差不多和人的膝蓋齊高,約0。4厘米。遠望福星橋,猶如一道彩虹;走近細看,半圓的橋洞與水中的倒影完美結合,便有一種“上下影搖波底月,往來人渡鏡中梯”的韻味。
踏上斑駁的石階,它們那滿目瘡痍的面孔,滄桑間透露著幾分凝重,這是幾塊很普通的石板,長1。5米,寬約一只鞋的長度。緩步邁過十級臺階,便登上了橋的“脊背”,這里的石板和臺階上的大體一致,只是寬度略有增加。六百多年的時光在它們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跡,原本平凡的它們也變得不平凡了。輕輕撫摸它們身上的裂痕,歷史仿佛就在手邊。
橋兩邊,是石欄和石柱。石欄上雕刻著精美而樸素的花紋,隨著時光的變遷,一邊的花紋已經模糊不清了,另一邊的花紋依稀可見。這也許就是福星橋和其他拱橋的不同之處吧——只有這種滄桑美感的花紋,才更能讓人感到厚重。中間四根石柱上各臥著一只石獅子,姿態各異,石獅子在風吹雨淋中漸漸地被侵蝕,唯有它們的魁梧,還展示著當年的雄姿。
古樸典雅的福星橋,記錄著路橋的歷史。明嘉靖年間,倭寇在東南沿海地區頻繁肆虐,擾得人民苦不堪言。當倭寇侵擾十里長街時,名士蔡德懋率當地民眾奮起抗爭。他們將十里長街的橋板統統卸下,只留下一座橋設下埋伏,就在這座橋上,戰斗打得驚天地泣鬼神。倭寇敗了,但民族英雄蔡德懋等人也戰死橋邊。后來為紀念蔡德懋等人的英雄事跡,地方官府建造了福星亭,亭前立有南京刑部右侍郎王宗沐所題“慨安”石碑,贊頌了蔡德懋慷慨解囊、開倉濟民的高尚品格和率眾抗倭身先士卒、鞠躬盡瘁的大無畏精神。這座目睹過義軍和倭寇大戰的拱橋也被命名為“福星橋”。
幾百年來,家鄉的福星橋,歷經歲月的滄桑,就這樣一直橫跨于月河之上,它無聲地向人們訴說著那些歷史,那悠悠的歲月……
寫說明文的作文300字篇三
每年立夏,奶奶總要買回來一些藕。這些藕每個都有三四節,每節有半尺長,渾身粘著泥巴,洗干凈后白中略帶黃褐色,真像娃娃的胖腿。
買回藕后,奶奶把藕的一頭切下,仔細地把糯米填進每一個藕孔,然后把切下的一頭用竹簽和藕身連在一起,放在鍋里用火煮,煮透后,再燜上四個小時,到傍晚,掀開鍋蓋,滿屋藕香。藕的顏色由白變紫,用筷子一戳就是一個洞。這時奶奶拿出藕,用線把它分割成一片片的,摻上白糖,放在盆里,吃起來又酥又糯,又香又甜,我總是要吃上一大段才過癮。
生藕吃起來又是一種味兒。新藕上市,買上一段,切成片,薄薄的藕片像雪一樣潔白,像冰一樣晶瑩,一個個藕孔又像小蜜蜂的窩。更奇怪的是,里邊還有千萬根像蠶吐的絲,藕切斷了,絲還是連著的。每當赤日炎炎當空照的時候,你吃上一片藕,水淋淋的,涼絲絲的,又脆又香,滿口生津,從心底覺得涼快。
用糖把藕腌成蜜餞,或是制成藕粉,更是別有風味。蘇杭的糖藕,西湖的藕粉,早已馳名中外。
藕不但好吃,它長出的蓮葉、蓮花也很好看,南宋詩人楊萬里寫道:“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就是贊美西湖荷塘的。盛夏季節,翠葉紅花,陣陣清香,人們在荷池邊散步,倍覺心情舒暢。等到入秋,荷塘里結滿蓮蓬,翡翠玉卵般的蓮子也十分好吃。人們贊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卻很少贊美它們的母親——長年埋在污泥里的藕。我想,藕全身是寶,卻默默無聞,毫不炫耀自己,它的這種無私奉獻的品質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