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住在村子最北邊,每每有空,我就會去那與奶奶、爺爺聊天。路途中有座橋,路經此橋,我總會見到橋下潺潺流水與河水兩岸的飄香稻穗。
這座橋曾被多少人、多少車踩壓過,如今的它滿目瘡痍。自修建好的新橋通用后,人們已漸漸忽視它了,沒人想過修整它,因為它能干的太少了,它老了。橋的兩旁本是圍欄,但不知何時,圍欄有斷了的、折了快斷的、面目全非的,橋面有許多小坑小疙瘩。
那一回,去奶奶家到天快黑了才回家,在橋下坡段,我騎的單車前輪陷入一個坑中,車前進不了便往一邊歪,終于我摔倒了,扶起車子,慢慢地下坡,這不是我技術不好,實在是橋太破了,曾經過橋的在載重車,在橋身上印下疤痕,還掉了許多小石頭使橋面更加不平坦了。
家鄉的這座橋隨著其它事物的進步而顯得陳舊殘破,只有月夜下,有清風吹拂的夏天,這座無幾人車通行的小橋才展示出它的美。爺爺經常在那散步,享受涼爽的風與璀璨的星空。橋下流水的嘩嘩聲與竹枝上不知名的鳥兒嚶嚶聲還有各種昆蟲的演奏聲交織成一曲優美有節奏的樂曲。
這座橋下面有塊草地,草地內有凹凸不平的石塊。曾經,我和朋友們在那玩過火,釣過魚,撿過石頭,但現在那里草叢茂盛,我們又擔心有蛇,就再沒去玩了。
說到這座橋,我既不知它何時修建的,也不知它的名字,但卻知道,這座橋留下了許多回憶,到現在,幾乎我每個星期都會“拜訪”它,撫摸它歷經滄桑的面孔。家鄉橋,我還能走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