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人文、生活三者的關系,就如同這腦、心、手三個器官的關系。打個比方吧,人類用腦思考問題,用心感悟真情,用手創造實際。
中國人常說一句話:“做什么事都要用心。”它所強調的是認真,專注的重要性,然而最重要的是:“做什么事都要用腦。”全心全意是不一定有結果的,而做一件事的成功與否,耗時耗物多少往往取決于辦事者在這件事上所用的智慧。就拿對外征戰來說,元朝之所以能一直打到多瑙河是因為蒙古民族善于用腦,善于學習。他們把傳統的單發火銃改裝為多發連發火銃,甚至造出了類似現代手槍的單手火銃。與元朝形成鮮明對比的清朝,卻固執的認為“滿族以騎射為主”有幾門“神威將軍大炮”就很自以為是,結果被英軍打到北京護城河。
如今,有不少人會困惑:“為什么我聞雞起舞,三更發憤仍不能得到滿意的回報?”身邊的例子就很多,甲同學天天遲到,自習課不上,學習成績仍一片輝煌;乙同學則課間也不出去,據說回宿舍后仍點蠟夜戰,結果不進而退。顯而易見,乙學習很用“時”而不用“腦”。功效等于時間乘以效率,沒有對方法和戰略的思考,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出現。現實使某些人迷茫,那么歷史呢?史料所記載的不僅是故事還有先人的智慧。人作為智能生物,就不應該只會用“時”,還要用腦。時間是有限的,可效率是無限的,有限的時間只能做有限的事,可無限的效率可以做無限的事情,只要有充足的動力。
是的,必須有充足的動力。這動力來源于人身體的動力泵——心,動力的充足,正義與否取決于心。看看那些窮途末路的大學生們碩果累累,芝蘭玉樹卻有遁入空門的,有了結生緣的,還有殺人如麻的。他們不在迷失于成功,而陷入愛恨的困境。不要說救世救民,他們甚至不能救自己。理智告訴他們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可他們不能樂觀向上,不能去激濁揚清,就如一臺人工智能機被拔下插頭。愛能使人積極,亢奮,而恨卻使人麻木、、墮落。有心者,悲天憫人,憂國憂民;無心者,潦倒頹廢,一蹶不振。而客觀的說,沒有動力著要
比有“邪力”者好,只會以最原始的粗魯的方式報復社會,而有“邪力”則會讓一個人發揮他的“聰明才智”,用科學毀滅社會。有一個無需多說的典型——希特勒,他的失敗,同時也印證了一個道理:邪惡終究戰勝不了正義,因為正義是符合大多數人利益的,會激發更多的力量來對抗寡助的少數。
中國人還有一句常說的話:“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實沒有什么是人類做不到的,只有做不做的問題。一些有腦有心無手的人,會被別人嘲諷為“說大話”。雖然“說”也是一個動詞,但“動”的成分實在太少,作用自然有限。
所以,成事有三到:腦到、心到、手到。
三者的作用與關系可以用一個例子來概括,一個人決心撞破城墻,于是每天用頭撞,如果他用腦,就會甲苯加硝基——造TNT,而如果他有心,他就會放棄撞墻而去開山鑿隧道,而如果他還有手,感動中國的就是他了。簡單的說有腦、有心、有手可使一個人完成從瘋子到恐怖分子到熱心者再到成功人士的蛻變。也就是說腦是事業的基礎,心是事業的附加,手是事業的形體。
其實如果用放大鏡看,這篇冗長、復雜的文章就會變成一道簡單的代數——腦=科學,心=人文,手=生活,若人的事業=腦心手,則求世界大業。答案是:
世界大業=腦×心×手×人數;
即,世界大業=科學×人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