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1日雪星期五
唔,該選文理科了。為此,今天放學,我特地邀請與一名文科學姐和理科學長,想聽聽他們對文與理的見解。
出了校門,理科學長便說:“同學,有眼光啊。理科前途光明的很。俗話說:‘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你好好學,等回來畢業了,肯定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而且那工資也不是一般的高喲。學理科,有一份好技術,就能有一份高收入的工作。化技術優勢為勝勢,誰會不羨慕?”
聽了這話,文科學姐不愿意了。“瞧你這話說的,好像文科人都找不到工作似的。”學姐不屑地朝學長努努嘴,轉頭對我說:"文科多好哇,文科學習比理科輕松多了,沒那么多公式定理,只要你記記背背,基本上都懂了。再說,誰說文科生就找不到工作啊?你知道文科生最大的優勢在哪里嗎?文科生的最大優勢是善于溝通。我們剛做過調查,有77。42%的網民都認同文科生表達能力強、善于溝通是最大優勢,56。2%的人認為他們善于利用宣傳造勢,54。01%的人強調了文科生知識面廣,文字能力強,48。53%的人表示文科生感受力、洞察力比較強,有32。96%的人選擇文科生創業項目與社會生活聯系緊密,32。34%的網民認為文科生的創業項目更注重創意。溝通、創意就可以避開技術上的劣勢,發揮文筆好、思維活躍、交往能力強的特長,發揮獨特的作用。"文科學姐娓娓道來,我聽得若有所悟。
看到我被學姐的話吸引去了,學長急忙說:“喂,小子,別想得那么美,理科也有自己的優勢。思維理性和邏輯性強是理科生的最大優勢。再說,理科生們畢業后,走上社會,為社會創造了大量的財富。不只是財富,還有技術。如果沒有理科人的技術,我們可能還處于‘原始時代’,沒有電燈,沒有汽車飛機,也沒有電腦網絡,那樣的世界,真是慘不忍睹啊。而且,他們文科不由一句話叫‘社會的變化就是生產力的變化’生產力怎么變化?當然是靠科技,靠理科啊。‘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學姐似乎被學長的話打擊到了,忿忿地說:“科學技術水平再高,也是人發明出
來的。就算生產力很高,社會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但是如果人們得思想水平跟不上的話,這個社會也無法持續下去。生產力的發展必須是和這個社會精神文明的發展是一致的。否則,會發生許多可怕的事。如果一個人每天就只知道研究、工作的話,這個人還能叫‘人’嗎?簡直就是機器。長此已久,人們會淡了豐富多彩的感情,甚至可能會迷惑于自己的價值。如果每個人的精神世界都是如此貧乏,生產力的多少就只成了一堆數字,沒有實際意義。沒有了人文精神,也不能叫社會。而文科生們,就會運用他們的筆墨,勾勒出一個又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書寫出一篇又一篇傳奇。因為有了這些,像春雨滋潤干涸的大地,人們的心靈才不會貧瘠,才不會崩潰。人與人之間因此有了情感,這樣的世界才叫人間。正因為此,人們才喜歡讀書,讀那些名著。從中學到的東西,可不是幾個公式就能表達的,而是幾世人總結出的道理——做人的道理、處世的道理、生活的道理。正因為此,我們才有道德心,有廉恥心,有榮譽感,有正義感。我們才能叫做完整的人,而不是機器。”
學姐的這番長篇大論猶如滔滔江水洶涌澎湃,打得學長說不出話。這時我說:“但是學姐你必須承認,縱使再有人文精神,再有文學經典,也得有科技的支持,這些東西才能得到傳播。有人說過:‘科技是風,帶動社會這船前行’沒有了這風,你哪里也去不了。科技發展了,國家才會富強,才會有錢保障那些窮人生活,保障社會的安定團結。在這個基礎上,文人墨客才有閑情逸致創作,才有題材創作。科技的發展終究要回歸到為人服務,也就是以人為本,為人們帶來方便快捷,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定的。科技的法展,終究是為了所有人的利益。可能一時半會兒看不出來,但是等時間久了,你就會發現他巨大的價值。你會慶幸,幸虧有了這項科技,方便了你的生活。科技本身就是為生活服務的,科技離不開生活。我覺得應該把那個人的話改一下:科技是風,社會,或者說生活是船,而人文就是船上的人。三者缺一,遍沒有意義。你說呢?”
伴隨著他們的長篇大論,我到家了。今天回家,我的收獲很多啊。雖然選文理科還沒決定,但是我懂了人文、科技、生活的關系。我相信,不管我選文還是理,最終都是要回歸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