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向來都認為不論做什么事,最重要的是結果,向來都只知道“成者王侯敗者寇”。可這種觀點對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人們常說項羽空有一身“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蠻力,最后還不是敗給了一個靠坑蒙拐騙的劉邦,有什么了不起的呀?可你們想想:項羽一生走得是多么輝煌,跟叔父項梁一起復楚國,推暴政;破釜沉舟,大軍直取咸陽,滅了二世而亡的大秦帝國;義薄云天,本來他只要滅了當時不成氣候的劉邦,便可令萬世稱臣,三呼萬歲;但念其與劉邦之兄弟情義,不忍下手,與其相和,情深義重;四面楚歌,十面埋伏,不忍虞姬落入劉邦之手,掩淚殺妻;面對子弟兵消亡殆盡,又無顏愧對江東父老,揮劍自刎,更是氣節長存。項羽“生當為人杰,死亦為鬼雄”,他一生光明磊落,坦坦蕩蕩。他雖未成功,但卻為自己的人生抹上了一道絢麗的風景線。他實在不愧于“英雄”二字。
重在參與,過程精彩就好,不求結果如何,但求問心無愧。成,要成得光明磊落;敗,也要敗得坦坦蕩蕩。
“是非成敗轉頭空”,“不以成敗論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