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中華美德故事》以后,我對匡衡鑿壁借光這個故事印象極其深刻。
匡衡是西漢著名的文學家,他一直很勤奮,可是由于家境貧寒,家里買不起燈油,一到晚上他就無法看書。但是他天生非常聰明,他靈機一動,想到可以借助鄰居家的燈光看書。于是,他在墻角偏僻的地方鑿了一個小小的窟窿,頃刻間,燈光射入房間,匡衡連忙湊到那一小塊寶貴的亮光處,專心看起書來。就這樣,匡衡讀的書愈來愈多,可是他沒有錢去買書,怎么辦呢?有一天,他就去財主家干活,但不要工錢。財主很奇怪,問他:“小伙子,你為啥白給我家干活呀?”匡衡也不隱瞞,說:“我給你干活,不想得到工錢,只想借你家里的書看看,不知你答應不?”財主聽了非常高興,就把家里的書全部都借給了他。從此以后,他白天看書,晚上就盤坐在地上學習。他博覽群書,終于成了一代學者。
中華民族的強大就是因為有這些勤奮刻苦的人成就了自我,進而成就國家。我們也一定要重視學習,打好基礎,為中華民族的昌盛而努力學習。
現在社會的物質條件很好,可以為我們的學習提供良好的環境。我們不愁吃不愁穿,更不用像匡衡那樣鑿壁借光,所以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我們不像匡衡一樣白天干活,晚上學習,我們有大把大把的時間去專研、學習。我們在家就像個小皇帝或者小公主,家里人對我們唯一的期望就是好好學習,這樣我們更不應該辜負家里人和社會對我們的期望。
匡衡的故事不僅教會了我們要努力學習,更重要的是他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一個遇到困難不退縮的人,我們一定要學習匡衡勤于思考、聰明好學的優秀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