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當中,文學無疑負有特殊的使命。每個嚴肅的作者都應該用共產主義世界觀指導自己的創作,用共產主義思想培養一代社會主義新人,凈化人們的靈魂。在反映當代生活時,主要應該在塑造新人形象、揭示社會矛盾中展現共產主義理想。
社會主義社會現象仍然是紛紜復雜的,文學作者們就是要把高尚的美好的東西發掘出來,歌唱它,宣揚它,促使更多的人在這活生生的榜樣面前感奮起來,仿效它,學習它。而對于那些丑惡的低級的東西也要揭示出來,剖析它,暴露它,反對它,使得人們警惕起來,同這些東西劃清界限,以至最終把它消滅。文學作品形象的力量有時是很強的,它可以收到一般宣傳品不易達到的效果。
再次,還可以把文學看成是一條戰線,即思想建設的一個重要戰線。用最好的文學作品對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一代,進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和道德的教育,乃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母親》、《鐵流》、《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青年近衛軍》等等作品,曾經鼓舞了千百萬讀者的革命斗志和勇氣,許多人是首先從文藝作品中接觸到革命者的形象,進而走上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的道路的。
今天,全國人民正在同心同德地實現四個現代化,我們的文學工作者們。就應該同理論工作者們,以及其他有關同志一道密切配合,在意識形態領域中,同各種妨害四個現代化的思想習慣進行長期的、有效的斗爭。要批判剝階級思想和小生產守舊狹隘心理的影響,批判無政府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克服官僚主義。
要恢復和發揚我們黨和人民的革命傳統,培養和樹立優良的道德風尚,為建設高度發展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做出積極的貢獻。當然,我們的文學工作者們在珍惜中國社會主義大地上萌發與形成的一切閃耀著共產主義思想光輝的事物,并全力去表現它們的同時,也一定不要忘記我們所處的特定的歷史時代和社會環境。正確的做法是:通過自己的作品探刻地揭示出共產主義思想和理想在現實生活中和人民心靈中不斷發展的真實過程。
這樣,才有可能創作出傾向性與真實性高度統一的、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好作品。這里提出在作品中大寫共產主義,并不是空談共產主義,進行共產主義教育,并不是脫離開文學本身的特點進行說教,這是有過歷史經驗教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