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篇文章,或長或短,不論是何種體裁,都有一個特定的主題。主題就是文章要闡釋的中心思想,就是文章的靈魂。主題也被稱為“主意”。不少人都認為寫詩作文要“以意為主”。
唐詩人杜牧說:“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清學者王夫之則談得更為形象:‘無論詩歌與長行文字,俱以意為主。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李、杜所以稱大家者,無意之詩,十不得一二也。
煙云泉石,花鳥苔林,金鋪錦帳,寓意則亮。”(《姜齋詩話》)王夫之將立意比為三軍司命之帥,深刻透徹地道出了它在文章中的崇高而不可替代的地位與作用。因此,寫文章時,一筆一劃,一章一節,都必須像眾兵衛護主帥,眾星拱仰北辰一樣,處處圍繞著主題下筆落墨。《大家都夸她》這篇文章,就基本上具備了這些特點。
文章的主題是要夸趙麗又節儉又大方的美德。
文章寫了春游、做作業、向大興安嶺災區人民捐款等幾件事,突出贊揚、了趙麗該節儉時節儉,該大方時大方的品質與行動,主題是很突出的。不同的作者和文章,表現主題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概括起來說,不外乎三種:
一、先立主題,再層層加以表現,《大家都夸她》用的就是這種方式;
二、先談各種事例,各層’意思(當然是有意識地圍繞尚未點出的主題談),最后再點明主題,使全文成一整體;三,先敘述一些現象,再點明主題,之后進一步深化論述。清代學者劉熙載所說的“立定主意,步步回顧”的寫作方式,就是指上邊談到的第一種方式。這也是很多文章常用的方式。毛澤東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證。
文章開宗明義,先點明主題:“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間題。”之。后,文章具體分析中國社會各階級、階層的經濟狀況,對中國革命的態度,在中國革命中的地位作用等,最后再次點明主題,號召我們分清敵我友,依靠工農,團結朋友,孤立打擊革命的真正敵人。
文章高屋建瓶,分析透辟,見解深刻,觀點鮮明,成為后來中國共產黨制定民主革命基本路線和政策的重要理論依據,在中國革命中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再看第二種方式。有些文章并不急于把自己要表現的主題坦露出來,它先談各種現象和事情,最后才亮出主意,使人產生“頓悟”之感,從而收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文章先寫岳陽樓的來歷,繼寫老朋友滴守巴陵、治理巴陵的政績,再寫名湖與美樓的種種盛景,和遷客騷人面對美景時的各種感受,最后,作者筆峰陡轉,出語驚人:“是則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軟里隱!微斯人,吾誰與歸1”
這一千古絕筆,既贊揚了老朋友騰子京的抱負,更是作者寬廣磊落、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的坦露。在寫法上,這一點題句,使文章立意立即升華,令讀者眼界為之開闊。還有一類文章是把題旨放置在中間的。如陶鑄的《松樹的風格》,即是一例。
此文的主題是勉勵人們要像松樹一樣具有“要求于人甚少,給予人的甚多”的奉獻精神。但文章先寫松樹的雄姿;寫它不講條件,在艱苦條件下茁壯生長;又寫出它全身是寶,把一切獻給別人,至此點明主題;接下來再將它與楊、柳等樹比較,得出松樹的風格就是無私奉獻的風格的結論。這是第三種方式,也是一種很有特點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