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于1869年1月12日出生于浙江杭州府余杭縣東鄉倉前鎮一個末落的書香門第。原名學乘,字枚叔,以紀念漢代辭賦家枚乘。后易名為炳麟。因反清意識濃厚,慕顧絳(顧炎武)的為人行事而改名為絳,號太炎。世人常稱之為“太炎先生”。早年又號“膏蘭室主人”、“劉子駿私淑弟子”等。中國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學家,樸學大師,民族主義革命者。[1]著名學者,研究范圍涉及小學、歷史、哲學、政治等等,著述甚豐。
章炳麟曾"七被追捕,三入牢獄,而革命之志終不屈撓"。辛亥革命后,日漸脫離政治,專意治學。在經學、史學、文字音韻和文學諸方面都有深湛造詣。章炳麟一生著述甚豐,被尊為經學大師,著作版本繁多,后輯為《章太炎全集》。
魯迅筆下的章太炎先生,首先是一個革命者,其次才是一個大學問家。他張揚國粹,卻堅決而激烈地反抗權威和反抗一切束縛。他的確是一個道德主義者,強調道德的力量,卻反對社會對個人的壓抑,主張個性的絕對自由。
怎么樣,章炳麟是一個令人佩服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