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學校發了本名叫《與愛同行》的書,我利用短短的幾天時間就看完了這本書。這本書中的很多故事都很感人,比如《愛,讓生命延續》、《媽媽背我上大學》等,但讓我記憶最深的還是《盲人的燈籠》這篇文章,我把這篇文章反復地讀了好幾遍。
這篇文章講的是在一個漆黑的夜晚,一個盲人與一位僧人相遇對話的故事。盲人挑著一盞燈,僧人也剛好路過,聽到旁人說:“這個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見,卻每天晚上打著燈籠!”僧人聽見,便好奇地走了過去,問他既然是盲人挑燈有什么意義呢?那盲人回答說,每到晚上,人們都變成了和他一樣的盲人,因為夜晚沒有燈光,所以他就在晚上打著燈籠出來。因為他的燈籠既為別人照了亮,也讓別人看到了他,那樣別人就不會因為看不見他而撞到他了。僧人這才明白了:
予人方便,予己方便。
與人方便的人,總是把別人往好的方面想,以善良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一切,在他天真,善良的背后,是一個豁達,淡泊,寬容的不設防的內心世界。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只有在學會付出之后,才能夠得到回報;予人方便之后才能夠予己方便。如盲人提燈籠般地,點燃起自己心中的明燈,為別人照亮,也照亮自己。時時去幫助和關心別人,別人也就會幫助我。正所謂“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如果世界是一間小屋,與人方便就是小屋中的一扇窗;如果世界是一艘船,那與人方便就是茫茫大海中的一盞明燈。與人方便是一種高尚美好的品德,與人方便是一種美好的享受。
讓我們共同去做個提著燈籠的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