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又叫冬節(jié),它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每年過了這一天以后,北半球的晚上將逐漸變短,白天逐漸增長,因此古人把它作為“陰盡陽始”的標(biāo)志。每逢冬至?xí)r,民間都會有盛大的祭奠。歷代皇帝在冬至舉行的儀式都非常隆重,僅次于新年元旦,所以代代相傳,都視冬至如新年,因而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因為我國幅員遼闊,所以大江南北的人家在冬至這天舉行祭祀儀式的祭品是各有不同的。臺灣的祭品通常用糯米粉、蔬菜、糖、花生等為餡兒,做成半月形的菜包,蒸熟后用來祭祖并且和鄰人分享。河北、山西等地則是用水餃,河南用餛飩作為祭品。另外,福建、臺灣都愛用糯米粉搓成湯圓作為祭品,有團圓、吉祥的象征。
每年的冬至,我們都要回姥姥家吃一頓熱乎乎、香噴噴的餃子。“冬至不吃餃子,耳朵會被凍掉的。”姥姥總是這樣對我說。我想,雖然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用舉行什么祭奠活動了,但是冬至吃餃子的習(xí)俗還是保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