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的他是一個不幸而又幸運的孩子,三歲時,父親因小煤窯塌方被壓在土中,撒手而去。十三歲時,與他相依為命的母親也被一場車禍吞噬了生命。但他不是孤兒,他成了村里所有人的孩子,享受著村里所有人無微不至的愛:鄰居東湊一把米,西給一捆柴,衣服破了,有人搶著拿回家補……二十三歲時,他大學畢業,主動要求分配到村里當小學教師,原因是他要報答村人的恩情。他的工資除了留一點生活費,其余全都補貼給交不起學費的孩子。
他真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我讀到這兒,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三十三歲時,他決定離開家鄉,因為他覺得報恩變成了一個包袱,阻止了他的發展。他不是忘恩負義,四十三歲時,他成了大老板,再一次報答村人:每年拿出很多的收入,指定捐給他工作過的那個鄉村學校。他又一次讓我刮目相看,他不愧為頂天立地的大丈夫!閱覽了他的人生歷程,我的心湖泛起了漣漪,我讀懂了感恩的真諦:首先我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激花花草草裝扮了美麗的世界,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感激老師的諄諄教誨、感激環衛工人給我們帶來了良好的生活環境,感激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其次就是要讓感激變為行動。
受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烏鴉尚能反哺,我們作為萬物之靈,更應該用實際行動來報答給予我們幫助和愛的人。第三,如果當我們感到報恩變成了一個包袱,感覺自己被束縛時,不妨換一種方式去報恩,毅然丟掉世俗的壓力,朝著自己人生目標努力,成就一番事業。
這樣才更有能力、更有實力去報恩,才能讓更多的人通過自己的幫助獲得力量,度過難關。正如作者所說:“報恩有多種方式,最好的方式是讓自己長成大樹,這樣就會有更多的人得到陰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