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寒假,買了倪萍寫的《姥姥的語錄》,從頭到尾讀過之后,感覺到了其間所表現(xiàn)出的那一份心酸,那一份想念。
清明,一個值得讓人辛酸的日子,一個值得讓人懷念的日子,一個值得讓人沉思的日子。4月4日,早早起來,開車來到了老家,把姥姥姥爺喜歡吃的用的東西準(zhǔn)備齊全,帶上兒子來到了姥姥姥爺?shù)膲災(zāi)骨啊R荒炅擞刑嗟脑捪雽Χ险f,有太多的嗑想對二老嘮,此時的腦子里象過電影一樣充盈著美好的回憶:春天,姥姥和姥爺合作,在地里為春耕而忙碌的身影瞬間浮現(xiàn)在眼前,姥爺專業(yè)的駕駛著牲口,一口行話讓牲口變得溫順而聽使喚。姥姥則在一旁點豆子和種子,撒的勻稱而專業(yè),他們二老合作的默契而愉快。累了姥爺就會在地邊休息片刻,吧嗒吧嗒抽帶煙。姥姥則坐在一旁開始用頭上的草帽扇著扇著;夏天,姥姥總喜歡拿著一把芭蕉扇坐在家中宅院的臺階上扇呀扇,給我們扇走玩耍后流出的汗水,給我們扇走叮咬我們的蚊蟲,更給我們帶來扇動中一種享受的快樂;
秋天,地里總會有姥姥姥爺忙碌的身影,拔草、摘豆子、掰棒子都是我們所不能及的。姥爺每次從地里回到家,總會給我們帶來無限的驚喜,幾個紅紅的小果子從籃子里拿出,分給我們孩子吃,看著我們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姥爺就會高興的合不攏嘴,這時候姥姥把早已經(jīng)準(zhǔn)備好的糖水遞到姥爺?shù)氖掷铮褷斁蜁?xì)細(xì)的咀嚼起來,那份勞動后的滿足感欣然掛在臉上。姥爺牙口不好,總喜歡到墻頭外的香椿樹上摘一些葉子,用開水一沖放上少許鹽,就開始就飯吃起來。小的時候我不太懂姥爺為什么要這樣做,逐漸長大的我越發(fā)懂得,這就是姥爺樸實本色的生活;冬天,老爺和姥姥成了閑人,坐在燒熱的炕上跟我們講自己親身跟日本鬼子斗智斗勇的故事,跟我們玩牛牌,一起去推碾子,給我們做年糕,做驢打滾吃。炸丸子,炸白薯魚……一想起這些,心底就更多了一份對姥姥姥爺?shù)南肽睢?/p>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我覺得這特別神奇。因為,這樣的天氣與這樣的節(jié)日,似乎相互呼應(yīng)。逝去也會有收獲,情在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