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媽媽教了我一篇《論語》。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是偉大的思想家孔子所說的話,其意思是: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好嗎?別人不了解我,我不惱怒、怨恨,不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孔子從十五歲起就確立了學習的志向和做人的目的。“學而時習之”,就是對學習采用“無時而不學,無處而不學,無事而不學”的積極態度。這樣隨時、隨處、隨事都在學習當中,時時、處處、事事都能從中受到啟發、得到教益。
我覺得媽媽教我這篇《論語》的目的是讓我在學習中得到快樂,把學習當作一種游戲去學好它,玩好它。
今天媽媽教我學了一篇意義深刻的《論語》,我將終生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