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一起學習了課文《最后一頭戰象》。
課文講的是1943年西雙版納的戰象在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戰,結果只有一頭戰象存活,這頭戰象叫做嘎羧。二十多年過去了,嘎羧已有五十多歲,它預感到自己的死期快到了,便披上象鞍,告別村莊,來到曾經浴血搏殺的戰場,在同伴們的百象冢旁將自己埋葬了。讀了這篇課文,我沉思了很久。
嘎羧臨死前還要披上自己的象鞍,體現了它對輝煌過去的深深留念與回味。也表達出一頭戰象沉積在心中那深沉的感情,令我感概萬分。
而嘎羧臨死前,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來為他送行。每個人泣不成聲,還給嘎羧系紗巾、綁黑布。從中可以感受到人們對戰象嘎羧已經有了難以割舍的感情,人們無法忘記他在戰場上立下的汗馬功勞。所以聽說嘎羧要走時,大家都極度悲傷,因為他們把嘎羧當成了英雄。
嘎羧走時,并沒有急著埋葬自己,而是來到打洛江畔,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他一定又想起了二十六年前和同伴一起作戰的情景。他發出了震耳欲聾的吼叫,似乎在呼喚著同伴們的名字。。。。。。
大象一般臨死前都會到自己的象冢,而嘎羧沒有,它和曾經并肩作戰的同伴躺在了一起。看到這,我心潮騰涌。這樣的深情,這僅僅只是一頭戰象嗎?這是一位讓人滿懷敬佩的英雄!
嘎羧走了。從垂暮時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戰甲的英武,從重臨舊地到安葬自己,我漸漸讀懂了嘎羧的心。他忘不了這片曾經撒過熱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經并肩作戰的伙伴。這是一頭戰象的善良和忠誠!它雖然是一頭象,卻具有高尚的情懷。這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值得我們深深思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