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愛心無限感動永存》有感今天讀了《愛心無限感動永存》這篇文章之后,我被邵帥的抽骨髓救母親的故事深深地感動了。
在2009年末、2010年初的這個冬天,12歲的徐州男孩邵帥為救治患有急性白血病的母親邵丹,滿懷著感恩的心情,忍受著成人都難以忍受的痛苦捐獻了骨髓。感恩是人們精神生活中的重要主題,猶如心靈的泉水,源源不斷地滋潤著心田。邵帥之所以讓我深深感動,不僅僅是因為他小小的年紀就為了救治母親而承受巨大的抽骨髓的痛苦,更在于這種善行背后的感恩和反哺精神。我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孝敬父母一直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在現代社會,尤其在青少年中,已經很少有能主動孝順父母的人了,金錢和利益的權衡代替了人與人之間的真情相助。
現在的家庭獨生子女居多,他們成為家庭的中心,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中就只有自己,沒有別人了。也許今天只是生氣媽媽沒有買心愛的玩具,那么明天呢?
面對父母的養育之恩,孝順和贍養的觀念大打折扣,甚至淡漠,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在人際交往中以“我”為中心,人情味淡薄,不能與人為善,只知被愛,不知道回報;對國家、社會給予的關愛認為理所當然,只知索取,不知奉獻;享受著大自然賜予的陽光和雨露,卻在肆意破壞著朝夕相處的地球環境。而邵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的回答很簡單:我愛媽媽,她給了我生命。沒有媽媽哪里有我啊,哪個孩子碰到這事會不救媽媽呢?是媽媽把我帶到了這個美麗的世界。
三言兩語中說出了對媽媽的數不盡的愛,在孩子眼中抽骨髓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但因為愛媽媽,所以要對媽媽感恩。孟郊的一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充分體現我們要孝順撫養我們的人,小時候是爸爸媽媽撫養我們,現在我們要孝順他們,只有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長大才能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