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畫畫,也愛看課外書,但最愛的還是彈古箏。
那是一個夏天的傍晚,我和媽媽一起來到工人文化宮觀看演出。舞臺上,一位小姐姐為大家演奏了一首古箏曲《高山流水》,那婉轉悠揚的曲調,純熟的演奏技巧,一下子贏得全場觀眾的掌聲,我也被她的表演陶醉了,臉上露出羨慕的神情。媽媽悄悄地問我:“想學彈古箏嗎?”我點了點頭。媽媽又對我說:“學琴可是要吃苦的,必須有耐心和毅力。”
后來,媽媽就給我報了一個古箏輔導班,開始從最基本的技法練起。還真如媽媽所說,開始的一段時間,我挺有興趣,可時間一長,反復彈奏那些單調枯燥的練習曲,我便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老師發現我思想上的變化,便給我耐心地講達爾文畫蛋的故事,告訴我學習任何一種技藝,最重要的是要打下堅實的基礎,我經過認真的思考,覺得老師說得有道理,于是就繼續堅持練下去。
半年以后,我對古箏建立了一種深深的喜愛之情。爸爸和媽媽看到我學琴上的進步,很高興,省吃儉用給我買了一架古箏。每當夜幕降臨,寫完學校布置的作業之后,我就坐在窗前,靜下心來,反復練習那些古箏曲。月光似輕紗地鋪瀉在窗外的大地上,我抬起雙臂,用靈巧的十指撥動著琴弦,一曲曲優美動聽的樂曲在小屋中回蕩。彈一首《漁舟唱晚》吧,在輕柔舒緩的樂曲聲中,我仿佛看見南國魚米之鄉:晚霞照在碧綠的湖面上,漁夫望著一簍簍活蹦亂跳的魚兒,心里無比歡喜;而彈到節奏歡快時,我似乎又看見漁夫駕著小舟,在波光波光粼粼、彩霞滿天的暮色中,離開水邊;隨著樂曲將盡,漁夫回到家里,湖面重歸平靜。這是一幅多么動人的畫面啊!
我愛彈古箏,不僅培養了我在學習上頑強的毅力和品格。而且陶冶了我的情趣,讓我從中感受到藝術的美和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