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感恩永駐心田——讀《“番茄太陽”》有感第一次看到這篇文章,我就被這個題目吸引了。番茄紅紅的,圓圓的,太陽也是紅紅的,圓圓的,可為什么給題目加引號呢?由于好奇,我迫不及待地讀起了文章。
讀著讀著,我被文章中的明明深深感動了。明明是個5歲的盲童,爸爸媽媽在菜市場擺攤。父親在不忙時讓明明用手摸著認識各種蔬菜。這時的明明就一面用手摸,一面咯咯地笑。一天,明明好奇地問“太陽是什么樣的?”明明的爸爸就挑了一個大大的番茄放在明明的手上,讓明明摸摸。明明一面摸一面笑著說:“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陽。”明明咯咯的銀鈴般的笑聲深深地感染了作者。
作者是一位殘疾人,像明明一家人一樣,剛到這個城市,生活很艱難,心情灰暗無比。是明明的笑聲帶給了作者許多的快樂,同時也帶給了我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我是個體弱多病的孩子,打針吃藥是經常的事。為此,我常常高興不起來。看了這篇文章后,明明咯咯的笑聲時常縈繞在我耳邊。比起明明來,我幸福多了,沒有什么不快樂的理由。漸漸地,我也成為了一個愛笑的孩子。明明的樂觀、開朗影響著我。她的善良,懂得感恩回報更是我行動的楷模。有人為明明捐獻了眼角膜。要走的時候,明明附在阿姨的耳邊輕聲說:“阿姨,……等我好了,等我長大了,我把我的腿給你,好不好?”文中的阿姨感動得眼淚嘩地一下子流了出來。我的眼眶也不由自主地濕潤了。
小小年紀的明明有了別人捐獻給她的眼角膜,就可以看到那紅紅的“番茄太陽”,就可以看到這五彩的大千世界,她是多么的高興呀!她小小的心靈就能感受到失去的痛苦,得到的幸福。
所以,她要當個好心人,把自己的腿給阿姨,為阿姨解除痛苦。她要把這“愛之鏈”傳遞下去。多么可愛的“番茄太陽”,我要把這顆溫暖的“番茄太陽”常掛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