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劃地東流去。譯文及注釋
譯文
無盡的離愁別恨化為無盡的春雨。使春江水漲,浩浩蕩蕩,一派東流去,盡管盛情挽留,但朋友還是不得不登船離去。耳聽那越來越小的櫓聲,為你前程坎坷難卜擔(dān)憂。
到了南徐州那芳草如茵的渡口。如果你想尋春,依舊是當(dāng)年我們曾走過的那條路。懸想別后友人思我,回望之時,已是有無數(shù)亂山遮隔。
注釋
刬地:依舊,還是。此處作“一派”講。
鳴艣:艣同‘櫓’,鳴艣,指劃船的櫓搖動時所發(fā)出的聲音。
南徐:州名。東晉時僑置徐州于京口,后曰南徐;即今江蘇鎮(zhèn)江市。
鑒賞
送別朋友,是唐宋詩詞中經(jīng)常被采納的題材之一。這方面的名篇佳作,數(shù)不勝數(shù)。楊氏的這首送別詞,雖非上乘之作,但寫得幽暢婉曲,頗有特色。詞的發(fā)端便直言離恨:“離恨做成春夜雨?!迸c好朋友春夜話別,無盡的離愁別恨化為無盡的春雨;那綿綿春雨就像綿綿友情?!疤淼谩倍溥M(jìn)一步寫一場春雨,使春江水漲,浩浩蕩蕩,一派東流去。以春江東流,來寫離愁滔滔不絕,近于李后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句意。
“弱柳”兩句寫弱柳系不住船,表示盡管盛情挽留,但朋友還是不得不登船離去。王安石有《題朱郎中白都莊》詩曰:“藜杖聽鳴艣。”眼看著船兒漸去漸遠(yuǎn),耳聽那越來越小的櫓聲,心中既為朋友離去而悵惘,有一種“人去一城空”的失落感;又有對朋友一路風(fēng)波之勞和前程坎坷難卜的擔(dān)憂。“為君愁絕”中一個“絕”字,飽含這無限深情。
下片“君到”三句寫朋友要去的目的地。這句話表面上是說:到了南徐州那芳草如茵的渡口,如果你想尋春,依舊是當(dāng)年我們曾走過的那條路。話語下面隱藏的意思是:本是當(dāng)年你我結(jié)伴同行,而今只有你形單影只,一個人獨自踏青了。路依舊而人不同,一種物是人非的感慨,深藏在字里行間。
結(jié)尾“后夜”兩句是懸想別后友人思己,回望之時,已是有無數(shù)亂山遮隔。這是透過一層的寫法,宋詞中屢見。下片首稱“君”,故“獨憐”下亦有一“君”字存在。又因是由詞人懸想而出,故“亂山遮隔”之感,亦彼此同之?!霸~起結(jié)最難,而結(jié)尤難于起?!保ㄉ蛳辇垺墩撛~隨筆》)這首詞結(jié)句俊秀飄逸、悠悠長長,有不盡之意。這種結(jié)法與李白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結(jié)句“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以及岑參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結(jié)句“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等一樣,都是“‘臨去秋波那一轉(zhuǎn)’,未有不令人消魂欲絕者也。”(李漁《窺詞管見》)
陸氏侍兒有《如夢令·送別》詞曰:“日暮馬嘶人去,船逐清波東注。后夜最高樓,還肯思量人否?無緒,無緒,生怕黃昏疏雨?!边@首小令的意境和這首《蝶戀花》的詩情畫意,確乎相近,可對讀并可互相發(fā)明。
楊炎正簡介
宋代·楊炎正的簡介

楊炎正(1145—?)字濟(jì)翁,廬陵(今江西吉安)人,楊萬里之族弟。慶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始登第,受知于京鏜,為寧縣簿。六年,除架閣指揮,尋罷官。嘉定三年(1210)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論劾,詔與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七年又被論罷,改知瓊州,官至安撫使。楊炎正與辛棄疾交誼甚厚,多有酬唱。
...〔 ? =$docheckrep[2]?ReplaceWriter($ecms_gr[writer]):$ecms_gr[writer]?>的詩(69篇)〕猜你喜歡
-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出自 唐代 張志和: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 木落雁南度,北風(fēng)江上寒。
-
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
出自 宋代 柳永: 《玉蝴蝶·望處雨收云斷》
-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guān)風(fēng)與月。
出自 宋代 歐陽修: 《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
-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
-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xì)如愁。
出自 宋代 秦觀: 《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
-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出自 唐代 張籍: 《節(jié)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 君為女蘿草,妾作菟絲花。
- 依舊,依舊,人與綠楊俱瘦。
-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dāng)如孫仲謀。
出自 宋代 辛棄疾: 《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