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應用題中的行程問題,我的想法是這樣的,在問題中的不同的人,他們有各自不同的速度,而同一個人也可以有不同的速度,比如他有時騎車,有時步行。至于時間,也可以有先有后,行走時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對,還可以沿圓周。
我有一次在做媽媽買的數學課外練習時,碰到過這么一道行程應用題,它的題目是:有甲、乙、丙三人,他們步行的速度相同,騎車的速度也相同,騎車的速度為步行速度的3倍。現在甲自A地去B地;乙、丙則從B地去A地。雙方同時出發。出發時,甲、乙為步行,丙騎車。途中,當甲、丙相遇時,丙將車給甲騎,自己改為步行,三人仍按各自朝原有方向繼續前進;當甲、乙相遇時,甲將車給乙騎,自己又步行,三人仍按各自原有方向繼續前進。問:三人之中誰最先到達自己的目的地?誰最后到達目的地?
我看完題目后,心理就想:騎車比步行快,那么關鍵就要弄清誰騎車的路程最長,誰騎車的路程最短。可不知怎的,我越想,頭腦里的思路就越亂,于是我努力讓自己的頭腦鎮靜下來。我心想:老師不是說過做應用題之前應先畫個圖,用圖表示出應用題的內容,做起來就容易了。于是我畫了這樣一個圖:A———C———E———D———B假設甲、丙在C點相遇,在這時乙走到D點。因此丙騎車的路程有BC的長,然而甲騎車的路程卻不是BC的長,因為甲遇到乙后,把車給乙并改成步行了,所以丙騎車的路程要比甲的長,因此丙比甲先到目的地。假設甲、乙在C、D之間的點E相遇,則甲的騎車路程只有CE這一段,而乙的騎車路程是EA的長,乙的騎車路程比甲長,因此乙比甲先到目的地。接下來應比較一下乙和丙的騎車路程了。因為AC=BD,BC=BD+CD,也就是=AC+CD,AC+CD=AD,AD》AC,因此,丙比乙先到目的地。由此我得出最后結果:丙最先到達目的地,甲最后到達目的地。
做完這道題,我在想:其實行程應用題挺簡單的,只要自己理清它們的關系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