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小時候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科學家,那時就已經萌發出對科學的熱愛,因為我們的向往、憧憬。不要說那是遙不可及的夢。
霍金的《時間簡史》,可謂純科學追求者的《圣經》,霍金本人和他的治學精神,成為一個時尚的符號,這也使艱深晦澀,十分難懂的《時間簡史》成為一部風靡中國的暢銷讀物,但究竟有多少人能讀懂霍金和他的《時間簡史》?至少我沒看懂,不過我看到了霍金對科學的堅持。眾所周知,霍金在很久以前就被限制在輪椅上,體重還不到40公斤,不僅不能夠站立、活動,連說話都是要靠特制的計算機語言系統,是帶有金屬腔調的講話,其命運無比悲慘。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活動范圍還不到一平方米的人,他思索的卻是浩瀚的宇宙:它的起源、結構和本質。如果霍金沒有一種強烈的使命感,不去追求宇宙的根本問題,他能夠活下去嗎?正是因為他堅強的意志、執著的追求和人生的斗志,才使他的生命大放光彩,成為繼愛因斯坦后最偉大的科學家。雖然霍金全身癱瘓,但是他憑著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寫出了著名的《時間簡史》,登上了當今科學金字塔的頂峰。推動了科技的飛速發展,為世界做出了巨大貢獻。是的,人生的斗志,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人生的斗志,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鑲嵌。
記得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一位女記者提出了一個無比尖銳的問題。她說:“霍金先生,難道您不為只能被固定在一個輪椅上而感到悲哀嗎?”然而,霍金鎮定自若地用手指在鍵盤上敲出了這些字:“我沒有感到悲哀,相反,我卻很慶幸,因為上帝雖然把我固定在一個輪椅上,但是卻給了我足以想象世間萬物、足以激發人生斗志的能力。其實,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很公平的。”他的回答得到了全場最熱烈的掌聲。的確,他戰勝了命運,戰勝了自己。
朋友們,你們是否也被霍金的這種堅強和自信所折服。霍金用他的行動給了我們答案。如果說,他的命運是那漆黑的夜空,那么,因為他堅強的意志,生命變得繁星閃爍,熠熠發光;如果說,他的命運是那干枯的水井,那么,因為他堅強的意志,生命變得泉涌不斷,水光接天;如果說,他的命運是那荒寥的沙漠,那么,因為他堅強的意志,生命變得郁郁蔥蔥,生機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