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的經(jīng)典,動人的歌聲,響徹云霄,傳達至人們的內(nèi)心深處。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十五歲的她,倒在了血泊中,再也沒有醒來。她出生在福建省金砂鄉(xiāng)一個貧苦農(nóng)民的家。雖然生活條件不好,但她卻有一顆樂觀的心。1928,十三歲的她,加入了共產(chǎn)主義兒童團。1929年,她報名參加了溪南區(qū)蘇維埃政府領(lǐng)導的宣傳隊,她用她那動人的歌聲與美妙的旋律來宣傳革命。
漸漸地,她的名氣越來越大,人們親切的稱她為“紅色小歌仙”。在區(qū)蘇維埃召開紅軍擴大會議時,在會場里,她唱起了《十勸歌》,聽了她的歌聲后,革命的道理就像火一樣的照亮了大伙的心,在她歌聲的激勵下,許多人都投身參加紅軍。1930年初,宣傳隊來到了白區(qū)交界的西洋坪村,她也隨隊來參加工作,村里的鄉(xiāng)親們聽說她來了,都出門來看,就連平時不出門的老奶奶也顫顫巍巍的出了門,。她亮開嗓子唱起了《救窮歌》,歌聲悠揚,深入人心,給老百姓們帶來了快樂與希望。可是,就像古人常說的那樣“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本驮谛麄麝牴ぷ魍瓿桑厝r,她被白匪抓了去。第二天,白匪頭子親自審問她,并給予承諾,只要將說出紅軍與赤衛(wèi)隊的活動情況告訴他,就立馬給她二十塊大洋,并放她回家。
可無論白匪使出什么樣的辛辣手段,她就是不說。1930年農(nóng)歷4月18日,她在被押去行刑的路上唱起了嘹亮的義勇軍進行曲,那歌聲響徹云霄,她在用歌聲控訴著這個萬惡的舊社會,也在表達著對父老鄉(xiāng)親們的戀戀不舍。當劊子手舉起槍時,她用盡全身的力氣喊道:“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就這樣,我們年僅十五歲的小英雄,倒在了血泊之中,再也沒有醒來。而故事中的“她”就是“紅色小歌仙——張錦輝。她將她那短暫的生命,全都獻給了革命事業(yè);她一直都在歌唱,而她的事跡,也被后人歌唱。她用她那嘹亮的歌聲,激勵著中國人民前進;她也用她那嘹亮的歌聲,在千千萬萬的老百姓們的心中點亮一盞愛國的明燈。
她一直在用歌聲控訴著那個萬惡的社會,一直在用歌聲表達對父老鄉(xiāng)親們的愛,沒有她的歌聲,沒有無數(shù)革命戰(zhàn)士的努力拼搏,哪來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她的歌,一直激勵著革命戰(zhàn)士前進,同時,也激勵著我們勇敢向前,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