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說:“北有頤和園,南有粵暉園”。粵暉園是一座由東莞農民企業家瘐炳桂投資逾億元人民幣,耗時一年多建成的中國最大嶺南古典園林,將于近期對海內外游人開放。星期五那天,我校學生代表有幸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進粵劇文化之家——粵暉園。
剛進粵暉園的正東門,一蝠長50米、高9米的巨型磚雕映入我們的眼簾。這幅“百蝠暉春”的巨型磚雕以嶺南傳統磚雕技法,綜合運用了圓雕、高浮雕與鏤空等技法,使得整幅作品線條規整而流暢自如,吸引住我們的腳步,駐足觀望。
除此之外,粵暉園內還有其他景點,如:紫煙崖、四季花塢、歸水橋等。在眾多的景點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數是南韻館。
南韻館是一座極具嶺南建筑風格的中型歌劇院,因其為追求現代歌劇院的音場效果,設計別出心裁,故而有別于其他嶺南古建筑。館內分上下兩層,底層為觀眾席,能容納近兩千人同時觀看表演;二層已被開辟為東莞粵劇博物館。
說起粵劇,它還真跟我有點緣分。小時候,奶奶總是整天圍著電視看粵劇,一開始,我還真有些不耐煩,可偏偏奶奶每次看粵劇,都拉上我,漸漸地,我和粵劇交上了朋友,現在我還能哼上一兩句呢!
奶奶曾說過,粵劇又稱大戲或廣東大戲,源自南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糅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
南韻館是道滘和麻涌的曲藝之鄉,里面展示了許多粵劇名人、演員和藝術家,比如:國家一級演員郭鳳女、粵劇藝術家紅線女、粵劇紅伶林家聲等,他們都為粵劇這番事業吃了不少苦,歷經了許多磨難,創出了輝煌。
作為一個粵劇演員,打扮是在所難免的,粵劇中每一個行當都有獨特的服飾打扮。因此,在粵劇博物館中陳列著一系列的服飾、頭飾、道具……參觀完粵劇的道具后,接下來我們在南韻館里觀看了“東莞粵劇博物館成立一周年暨‘粵暉園’杯全市粵曲曲藝私伙局大比拼”的啟動儀式。但在我們看得正樂時,便要回校了,于是,我們告別了南韻館,告別了粵暉園。
通過這次游覽活動,我對粵劇有了更多的認識,對中國的古典文化有了更大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