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是從哪一個年級開始,就有同學喜歡把大家的名字曲解;忘了是從哪一天開始,就聽到了“魚掙泥”這個稱呼;也忘了是從哪時開始起,我也有了一條小小的魚……
魚掙泥,是一種曲解,是一種悲涼之美,更是一種人生的凄壯之景。
一條小小的魚,不幸陷在了泥潭之中,看著自己一點點下沉,一點點被泥濘所包圍,它心生悲涼,正打算放棄,卻發現這悲哀中竟還有一種動力,帶給它前所未有的力量。它突然是如此渴望生存,可死亡離它又是那么、那么的近。它別無選擇,只能用自己那小小的身軀,掙扎著、掙扎著!和那碩大無朋的泥潭做著斗爭!這本是一場不公平的戰斗,可是,一切都只是必然,一切都不可選擇。那小小的魚明白,自己不可能憑一己之力逃出這片死亡之地,這樣做只能讓自己筋疲力盡,這樣做只能拖延自己與死神相會的時間,但是,在它心中,還有一個小小的希翼:萬一……為了這個小小的希翼,它掙扎著。可惜,奇跡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時間總是稍縱即逝,一眨眼,便是千年。那小小的魚,被人發現,取出,并放入了博物館內。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看到它,但沒有人了解那千年前的小小斗爭,沒有一人了解那破損的魚骨旁曾有一顆不愿屈服的心!
有一個學者,看到了這條小小的魚,他不由的驚嘆,并召開了一次演講。他說:“大家都知道,魚一般都有鱗,且鱗片不論大小,都是很堅硬的。這些生物雖然擁有堅硬的鱗片,但這些長著堅硬鱗片的小東西幾乎從不主動攻擊人類。在這堅硬的外表下,卻是一顆無比柔軟的內心,那顆小小的、跳動的心臟,卻又是顯得那般脆弱,仿佛輕輕一碰,它就會永遠停止下來。是呢!它是如此脆弱,可是更多人都被它堅硬的外表迷惑,以致不明白,它那堅硬的外表下,還藏著一顆無比柔弱的心!魚也是悲哀的,一生都被困在水中,永遠不能到陸地上來走一走、看一看,它永遠被困在哪兒,永遠只能艷羨地看著他人在陸地上行走,卻無法訴說悲傷,人家還以為它很開心,很滿足!”